家人的凭证但在宋朝还真就被玩成了期货。

    有时卖100贯,有时卖200贯,最离谱的时候甚至卖500贯。

    就连和尚道士拿到手,也暂时不急着填写姓名,因为还可以继续转卖,需要使用时才把姓名给填上。

    朱铭冷笑:“恐怕不止低买高卖那么简单吧?我若不出手,你们能反复压价抬价好几次,来来回回把行户、客商和炒货百姓当成韭菜割。”

    “不敢。”李文仲连忙俯首,额头已经在冒细汗了。

    太子果然啥都明白啊!

    朱铭笑得更灿烂:“伱们这些其实不算什么,要不要我教你买空卖空之法?买卖双方都没有财货进出,货单到期直接以差价结算。”

    李文仲一惊:“还能这般做生意?”

    “嗯?”朱铭表情严肃。

    李文仲慌忙解释:“小民没有多想,只是感到好奇而已。”

    朱铭问道:“想不想做官?”

    李文仲说:“小民正在努力读书,来年有望中进士。”

    “既然你有把握,那你就去考吧。”朱铭说道。

    李文仲一怔,赶紧补了句:“其实也无把握。小民虽然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都学得好,还在向太学生请教化学,但儒家经典尚未学得透彻。经义文章更是不如人意,心头其实晓得道理,可写出来却略显浅白。”

    朱铭问道:“你对王安石改革怎么看?”

    李文仲回答:“本意是好的。”

    朱铭又问:“如果当时皇帝支持到底,王安石变法能够成功吗?”

    李文仲说道:“或许能成功数十年,但最后肯定要失败。”

    “为何?”朱铭问道。

    “官吏腐败……”李文仲脱口而出,又迅速强调,“小民是说前朝官吏腐败,就算当时能改革成功,把诸多杂派并入免役钱。一二十年之后,又会生出新的杂派,百姓负担反而更重了。即便官员不贪,吏员也要吃饭啊。不征杂派,吏员吃什么?”

    朱铭忍不住感慨:“你还真是大才啊,这都能自己悟出来。”

    李文仲却疑惑道:“悟出来什么?”

    “没什么。”朱铭没有多讲。

    当然是悟出“黄宗羲定律”!

    中国历代的并税改革,即便当时大获成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必然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老百姓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这是一个魔咒,也是一個怪圈。

    原理其实很简单,朝廷规定了正税,官吏又会增加苛捐杂税。

    税制改革,不过是把各种苛捐杂税,减轻之后并入某个单一税种。

    姑且把这个单一税种称为杂派,时间一久,大家习以为常,把杂派也视为正税。于是官吏又在杂派之外,另行征收苛捐杂税,导致百姓承担的赋税比改革以前还重。

    唐代两税法改革,等于“租庸调+杂派”。

    相当于唐代版的摊丁入亩,它已经把人头税摊入了两税当中。但时间一久,大家都把两税当成正税,又额外重新再收取人头税。

    王安石在农村搞的税改,等于“两税法+杂派”。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是等于“两税法+杂派”。

    雍正摊丁入亩更厉害,等于“一条鞭法+杂派”。

    朱国祥和朱铭现在摊丁入亩没卵用,百十年之后,必定跟唐代的两税法一样变味。

    到时候,人们会把已经摊丁入亩的赋税,当成农民应当缴纳的正税。然后,重新变着花样收取杂派,只不过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摊丁入亩如果变成祖宗之法,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