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朱铭登基的第二次大朝会,礼官直接现场宣读诏书。

    “大明定太史院统摄国史、天文、地理三馆。诏曰:春官之属有太史,掌天象历法……”

    大明新朝的圣旨格式,直接沿用宋朝,没有什么“奉天承运皇帝”。

    整体为三段式:

    第一,标题。

    第二,内容。

    第三,日期和盖章。

    这道诏书宣读出来,没有任何人反对,因为朱铭在恢复古礼。

    简单来说,就是设立一个太史院,最高长官为太史令。

    下辖国史、天文、地理三馆,相关机构全部并入这三馆。

    翰林院再次被削弱,只剩一群文学艺术家。

    一些搞天文地理的伎术官,地位直接抬升到京官级别。

    北宋最后一位状元沈晦,召回京师担任太史令。

    ……

    “这是我整理的沈括飞鸟图法,”朱国祥指着一摞稿纸,“天文馆那些学者,一看就能明白。有简略或遗漏的地方让他们补齐就是,这些学者的造诣已经很高了。”

    朱铭撇撇嘴:“真就走了?”

    朱国祥说:“只是去实地考察,设计一下山庄,顺便散散心而已。”

    翌日上午。

    朱国祥就带着妻妾儿女,由三百禁卫护送,坐船前往陕西而去。

    沈晦在濮阳做开德知府,接到调令立即回京。

    还未办理升官手续,沈晦就被招入宫中奏对。

    朱铭问道:“沈括是你的叔祖?”

    沈晦回答:“曾叔祖。”

    沈括的生母属于续弦,其父老来得子,因此他在沈家辈分极高。

    朱铭又问:“《梦溪笔谈》是你父亲刊印的?”

    “然也。”沈晦说道。

    朱铭再问:“你曾叔祖的本事,你究竟学到了多少?”

    “略通一二,”沈晦捧着一摞书稿,“此皆曾叔祖生前著作,其中一些馆阁亦有收藏。”

    朱铭让太监把书稿拿过来,仔细翻阅片刻,发现沈括去过辽国。而且详细记录了沿途的辽国地理,还奏请皇帝加强河北边防。

    合上书稿,朱铭赞许道:“你政绩不俗,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开德府的摊丁入亩。”

    沈晦说道:“非一年之功,亦非一人之功。大明开国之始,前任知府就丈量田亩,已经把基础打得牢靠了。臣上任之后,又亲自带人巡查验证,纠正了丈田时的许多错误。去年初接到朝廷政令,便立即着手摊丁入亩、吏役改革。”

    “你纠正了前任的哪些错误?”朱铭问道。

    沈晦说道:“各县官吏为了快速丈田,往往贪多求快。尤其是胥吏跟士绅勾结,隐瞒大族田亩,却将荒坡指为良田,摊在许多小民头上。就连家有数百亩田的小地主,也横遭胥吏摊派田亩。百姓怨声载道,摊丁入亩难以推进,臣亲自走访各县,惩治了好几家大族!”

    朱铭微笑道:“极好!”

    沈晦爱吹牛逼说大话,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种。而且言行激烈,不喜欢循规蹈矩,贫穷之时尤其如此。

    他考上状元之前,整个沈家就已衰落,少不得要遭人白眼。一旦觉得自己受侮辱,沈晦就加倍怼回去,从少年时期就到处得罪人。

    但治理地方是真厉害他在南宋时被扔去广西搞茶马贸易。一年能买到三千匹大理马,他离开之后的继任者,没有谁能够超过此数(整个南宋)。而且能够安抚蛮夷,他在广西做官期间,各族酋长从不叛乱。

    唯一的缺点,是这货色厉胆薄,遇到战争就吓得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