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开封军校已经搬到洛阳,地址选在万安山的西麓。

    北麓是天驷监马场,更北边是皇家园林东溪园。

    身为皇帝,军校搬迁过来之后,朱铭自然要去看看。

    由于提前打了招呼,师生们正常上课。

    “参见陛下!”

    副校长张镗领着几个老师,守在校门口等了好久,见到朱铭立即行军礼。

    军校的校长只能是皇帝,一来便于皇帝控制军官和军队,二来也是敦促今后的皇帝重视军事。

    朱铭回以军礼,由众人簇拥着进去。

    张宪和杨再兴二人也在,他们这几天跑来军校挑选学生。

    而且是各军送来深造的学生,普通学生他们看不上——这些原本是中低级军官或小兵,因为表现优异而且还识字,才被选送到朝廷学习兵法。

    “挑得怎样了?”朱铭边走边问。

    张宪回答:“已选得差不多。等他们初夏时节毕业,就能带去南方训练新军。”

    杨再兴道:“这些学生都极好,皆有大将之才。”

    朱铭说道:“还是不能拔苗助长。建立新军之时,按他们原有的军衔升两级即可,具体军职可以酌情直升三级。新军的副将和高级军官,你们须跟兵部接洽,由兵部来选将调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一直把兵部当摆设。

    朱铭不再亲自掌管枢密院之后,枢密院和兵部都渐渐正规化,兵部的各种权力也在慢慢恢复。

    从大门进去的操场上,有两个班级的学生,正在列阵进行对抗。

    长枪头被取下,沾了石灰互相戳。

    继续往前走,一个班的学生在训练武艺,持枪反复捅刺吊在半空的木头。

    张镗讲述道:“这些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普通学生,他们入校的第一年,侧重于训练武艺、列阵和体力。各军送选来深造的学生则不同,更加注重兵法的学习。”

    军校普通学生,按照朱铭的设想,是鼓励各省秀才报名。

    但由于年龄卡得很死,导致报名的秀才寥寥无几。年轻人嘛,已经考上了秀才,自然还想着考举人、进士。

    不得已之下,朱铭又给各地官学下旨,鼓励县学以上级别的官学生报名。

    陆陆续续的,这几年有三百多个士子,选择弃文从武来读军校。

    主要分以下几种:

    第一种,将门子弟。前宋或者大明的将门,发现子孙不是考进士的料,干脆早早的扔进军校搏出路。

    第二种,世家子弟。主要以庶出子或旁支子孙为主,考秀才或许没问题,但考进士基本无望,扔进军校可以在军中发展人脉。

    第三种,寒门子弟。家里有点钱可以供儿子读书,或因财力不足、或因科举太卷,也试图走军校的路子。

    张镗说道:“世家子的淘汰率很高。他们的学问底子不错,但第一年不重学问,被当成新兵来狠狠操练。经常有人被练哭,还有人半夜逃跑,或是躲在营房不出操。”

    “狠狠收拾!”朱铭笑道。

    张镗也笑起来:“第一次犯错只是警告,第二次犯错惩罚跑步,第三次犯错就要打军棍。第四次犯错,直接开除处理。开除之后,还要通知其户籍所在官府,此人永远不得再参加科举。军校创立至今,已经开除了二十多人,八成以上属于世家子。”

    朱铭点头赞许:“是该这样严格。”

    张镗又说道:“今年春天入学的新生,皆选自灭金立功的军士。虽然必须识字才能选送,但好多人的文化功底,都只能勉强写信而已。前三個月,主要教他们读书识字,每天抽时间操练一阵,其实还没有正式教授兵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