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讨伐董贼,迎回天子,此虽为浩瀚之伟业,但要是连基业都没守住,那一切也只是空谈而已。”

    “只要青州不在掌握之中,那我就不会调兵西进,不会给任何潜在的威胁,留下一丝一毫的机会!”

    ……

    “哗!”

    一阵因衣袍摆动,而猛烈卷起的风声,顿时在屋内响起。

    只见原本还能保持仪态,颇有几分士大夫矜持儒雅之意的孔融,此刻仿佛瞬移般凑到了曹昂跟前。

    双目死死的盯着曹昂。

    胸腔前后剧烈的起伏着,连带着孔融在呼吸之间,都能听到类似于抽风箱的声音,端的是有些骇人。

    只是若仔细观察的话。

    便能发现孔融这看似有些惊骇的情绪背后,隐藏的是些许惴惴不安,以及很有几分忐忑的神色。

    一番作态过后。

    孔融才勉强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激荡,强行令自己冷静了下来,干咽了一口唾沫之后。

    其双手抓住曹昂的臂膀,接着以饱含期许的语调,小心翼翼的问道。

    “子脩,你方才所言可是当真,你与你父亲真有西进长安,讨伐董卓,救回天子以及公卿百官的想法,这该不会是在诓骗于我吧?”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孔融会感到质疑,这是合情合理的。

    主要是前些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这件事给大家带来了相当浓厚的阴影,让不少诸如孔融一般的爱国志士,都不再相信所谓的讨伐云云。

    那么多人聚在一块,最后什么事都没干成,让董卓大摇大摆的跑了,甚至还是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一把火烧了洛阳城,然后打包带走所有值钱的东西。

    彼时关东各路诸侯,却在做壁上观,各自勾心斗角,想着保存实力。

    自那以后。

    不少人就对讨伐董卓,失去了信心,像孔融这般尚存心志的,也很难对此再抱希望。

    …………

    而在感受到孔融言语中的质疑后。

    曹昂却是自信满满。

    无比镇定的朗声道:“不瞒文举公,举大军攻打长安,讨伐董卓,这是我们曹家接下来的重要战略,若无大事,绝不会轻易更改。”

    “事实上迎回天子,救出公卿百官,再兴汉室之威严,彰显朝廷之法度,这件事一直铭记于家父与在下心中,但是一刻也不敢忘记啊!”

    “当初在洛阳城外,袁盟主等人各有借口,各行其是,推脱着不愿意追击董卓,唯有我父亲率领着麾下全部兵马,头也不回的追出了函谷关,直到兵粮耗尽,方才郁郁而回。”

    “此事想必有不少人知道,由此难道还不可见,我曹家父子的忠心耿耿,对汉室忠心的天日可表吗?”

    “公为何还心存疑虑?!”

    此言此语,掷地有声。

    孔融当即沉默以对。

    作为一方郡国的太守,他也算是官场中的中上层人物了,尤其在地方上具备实权的他,更是拥有寻常官吏难以想象的发达耳目。

    而曹昂之父曹操的事迹,这本就不是一件小事。

    关东联军解散之后,曹家父子一路上的所作所为,也随着各路兵马返回原处,而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天下各地。

    对此,孔融又岂能有所不知呢?

    曹操以及曹昂,这父子二人,一门两英杰,都是不容置疑的汉室忠臣,是令人心生敬意的大汉擎天柱。

    自己对他们产生怀疑。

    确实很不应该。

    …………

    想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