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

    然后,他慢慢的读懂了,什么叫做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

    腐国,似乎有种卓尔不群的奇妙优越感,非常喜欢点评。

    就像他们酒菜都不咋地,却办出了极有影响力的红酒乃至餐饮杂志一样。

    科学界里那本赫赫有名的《NATURE》,也出自他们的手笔。

    但,还有时政类的呢?...甚至还有以教材为主体的系列儿童读物呢?

    原本只有四天的旅行计划,南方硬是拼着请假调休也延长到了八天。

    等离开时,不但脑子里已经有了轮廓,也连口音都带上了浓浓的“蓝领轮蹲”腔。

    搞事情?...要搞,那就大家一起搞嘛~才热闹撒~

    再说每国。

    可能南方对于华裔银行事件的那种激愤,让人难以理解,但若跟他一样,从唐人街的老人们嘴里得知细由,也许能体会了。

    南方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每国文化逐渐主流化的过程,还有,当地华裔在这种文化里的生存状态。

    这种课题,从留学生那里,从旅居一代那里,是没法探求到的。

    只有去唐人街,从那些见证了两三代变迁的老者那里,才能寻见真正的脉络。

    而结果...

    还是举例子吧:

    很巧,就在这个月初,每国有部肥皂剧刚刚上线,后来被译名为《初来乍到》。

    这部剧,并不算每国首部以亚裔为主角的电视剧集。

    但,它将成为近年最有影响的一部亚裔剧,以反映华裔家庭生活为主,甚至会拍出接二连三的续集。

    剧本最初是根据改编的,而的原作者就是名华裔,实打实的移二代,父母从弯弯过去,在每国生下他。

    其实也像他的自传,讲述他从少年时期开始,在东西方两种文化冲击下,所面对的那些压抑和困惑。

    但如果真这么拍,哪有每国人会爱看啊?

    所以经过每国制片人的一番拆解,故事就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

    喜欢每国华文的父亲永远笑嘻嘻的。

    而代表着坚守华国文化的母亲却时常纠结和痛苦。痛苦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她真的热爱每国食物,而不愿意承认和面对。

    果然,每国观众很喜欢。

    他们喜欢看抄袭著名餐厅装修风格的父亲,也喜欢看没逛过超市,只爱在菜市场里吵吵嚷嚷的母亲,觉得这样非常华国。

    这些是迎合吧。但,也有部分,很真实。

    譬如故事的主角,那个移二代男孩。

    华国文化对于他来说,就是酱油、就是瓷碗、就是熊猫、长城。

    曾经很伟大,但是,现在不酷。

    对他的吸引力,甚至连牙买加都比不上,至少那里还诞生了两种黑炮风格。

    是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文化就是这么简单,听起来很厉害,但是不酷不吸引人,所以我不喜欢。

    相对新一代的华裔,同样在每国的棒裔,要团结的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棒流文化带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所以他们更是卖力鼓吹。

    而华裔的孩子呢?往往迷失在黑白之间,努力去寻找一份认同。

    孩子是孩子,有钱并不一定受欢迎,你得有性格,得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