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和李信的风格。

    但承认,这确实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但对王离来讲,却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苗头,毕竟,兵形势的打法,不是谁都能试的。

    没有李信或者自己这样的武力,贸然使用兵形势,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不过,此时不是教训王离的时候,他审视着眼前的局势,沉声道。

    “传我命令,章邯、蒙瞻部做准备,待会随我出击!韩信将军留守——”

    “诺!”

    山上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然而右贤王看似打出了真火,然而并没有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眼看着王离带着人过山而不入,反而绕过山脚,往后跑去,顿时心中警铃大作。

    “秦人只不过是无胆鼠类,不敢与我都密勇士正面交锋——今日且让他们一条狗命,传我命令,撤——”

    看着及时收手,有条不紊地后撤的右贤王,赵郢不由眉梢微挑。

    竟然遇到了个有点脑子的!

    不够,他心中也并不失望,他也并没指望,王离带着三千人马就能扫平人家的二十多万大军。

    月氏人的大军退下去了,王离也只能悻悻地退了回来。赵郢瞥了他一眼,赞许地微微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这一场,王离表现的可圈可点,就算是最后想诱使对方越过焉支山的举动,时机都把握的很好,没有什么可苛责的。

    至于,告诫,那只能是留待两个人相处的时候。

    右贤王回来了,全程黑脸。

    他叱咤草原这么多年,从来没打过这么憋屈的战争,从明面上看,全程占优,一直追着敌人打,但其实,全程没能摸到敌人的边,反而是被敌人硬生生咬下一大块肉。

    “他们的骑兵有问题——”

    右贤王黑着脸,冲着月氏王拱了拱手。

    “刚才与他们交战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马鞍,跟我们的有些不太一样,我怀疑,他们的骑术忽然提高,可能跟那马鞍有关系……”

    “我也这么觉得,他们的马鞍确实有些蹊跷……”

    左贤王罕见地附和了他一句。

    但至于到底蹊跷在哪里,他们就不知道了。毕竟,两个人光吃败仗了,根本没有得到收拾战场的机会。

    找不到问题的关键,他们也只能暂时放弃。

    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夺回焉支山。

    “王上,其实也不用太过忧心,我听说秦人打仗,最讲求扬长避短,避强就弱,他们骑射好,那我们为什么要傻乎乎地与他们在骑射上硬拼?”

    左贤王说着,还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右贤王。

    右贤王:……

    “如今,我们月氏族中仅精锐就有二十余万,若是加上一些族中尚能作战的族人,甚至能凑出三十万大军,以此人手,足以横推一切——到时候,冲上去,与他们展开肉搏,他们的骑射就算再高明又能如何,到最后,靠得还不是真刀真枪的功夫……”

    左贤王这么一分析,被王离给打压的差点跌到谷底的士气,才又稍稍回升了些许。

    虽然中间,赵郢又让人骚扰攻击了几次,但月氏人有了准备,用车队和拒马拉出了防御线,根本没有得到出手的机会。

    赵郢等人,也不着急。

    如今嘉峪山已经入手,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月氏人耗下去。反而是月氏人,极可能会面临来自陇西的强势攻击。

    按照行程算,此时,李信将军的战报,也应该到了始皇帝的案前了吧?

    ……

    事实上,李信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在他们未曾进入河西走廊之前,就已经递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