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一家人,若是月氏王果有诚心玉成这桩美事,不若昭告全族,依礼嫁之……”

    月氏王闻言不由微微一怔,旋即低头深深一礼。

    “多谢殿下成全,此事,是小王思虑不周——”

    一旁低着头,正准备上前搀扶赵郢的月姬,猛地抬起头来,琥珀般眼睛里瞬间有了一种别样的光彩。

    不要说一国公主,哪怕是寻常人家的女儿,谁愿意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跟了别人?

    晚上,并没有在月氏人的帐篷里留宿,赵郢在众人的陪同下,回到了焉支山。虽然月氏人已经投降,但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

    “主公,这是我跟几位军功官一起,整理出来的军功明细,请主公过目……”

    军功爵制是大秦的根本,自有非常严密而又详细的军功统计方法,也有相应的监督手段,每一份军功,都有自己所属编伍长官的签名画押,伍长什长,乃至百将,二五百主以及韩信、章邯、蒙瞻以及王离等人的签名确认。

    除非自己不想活了,否则,没谁敢在这上面动手脚。

    虽然如此,赵郢还是接过来,坐在明亮的膏烛下,仔细翻看着这一份军功册子,反复核对无误后,这才拿起毛笔,在后面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郑重其事地用上自己冠军将军的印信。

    这一份沉甸甸册子,是功绩,是荣誉,也是无数将士,拎着脑袋,一刀一枪,拿命换来的。

    赵郢做不了别的,唯一能做的,那就是尽最大努力,保证它的公平!

    不能让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流血又流泪。

    这份军功册子,等明日一早,乌鞘岭那边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将伴随报捷的文书,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发往咸阳。

    把军功册子递给陈平后,赵郢想了想,又重新拿过纸笔,给始皇帝仔细地写了一份正儿八经的书信,重点讲了一下与月氏联姻的问题,以及对月氏的处理设想。

    月氏是个大部落,人口数十万,光族中可用之兵,就多达二十余万。

    这么大的人口基础,全部留在河西这种兵家要地,肯定不合适,所以,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人心,如何安置人口,就至关重要。

    这些问题,都需要和始皇帝提前通好声气。

    第二天天色未亮,乌鞘岭就传回了消息。

    月氏负责镇守乌鞘岭,抵御秦军攻击的乌尔奇,鸠兹,胖顿,双密等六部落首领,决定向皇长孙赵郢弃械投降,同一时间,得到赵郢信件的陇西守将辛胜,也非常配合地停下了攻击。

    大军后撤十里之外,就地驻扎。

    在断然拒绝了手下立刻向咸阳报捷的建议之后,令人仔细统计了这段时日,强攻乌鞘岭的战功和伤亡,让手下副将涉间亲自赶赴焉支山,递到赵郢的手中。

    然后,单独写了一份奏疏,以正常的渠道流程,向始皇帝复命。

    焉支山。

    “你就是涉间?”

    赵郢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这位身材欣长,面容清秀,看上去颇有几分书生气的中年将军。对于涉间这个名字,他自然不陌生。

    至今犹记得《史记项羽本纪》对他简洁到吝啬,却又惊心动魄的记载: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有关涉间的记载,虽然只有寥寥的八个字,但写尽了一个武将应有的气节。

    他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真正愿意为大秦赴死的勇士。

    与他比起来,那些世代享受秦国俸禄,却扭捏作态,半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