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划出来的兵营,也已经基本竣工。

    可以投入使用了。

    他不准备把驻军放在城外,反之,他要把驻军都留在城内,平时负责驻守城池,也顺带维持城中治安。手中的几万大军,他决定在敦煌屯兵一万,阳关、玉门关、张掖和酒泉各自屯兵五千,而武威的兵力,则维持在八千左右。

    其余的人马,识文断字,功劳足够,又愿意留在河西郡的,分散入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县吏员,或者是地方亭长、游缴!

    至于八十一座学室,则由新兵大营出身,《铸军魂》成绩突出,思想过硬,读书成绩相对较好的低级军官,担当各学室祭酒。

    主抓思想教育,宣讲朝廷政令,推广不断补充更新的《铸军魂》,保证自己的学室教材和教义不会被人偷偷篡改!

    同时,在郡守府,专设学室督察组,对各学室情况进行定时核查。

    教育无小事,不可有一丝马虎。

    现在只有一百二十名儒家学子,还好说一些,以后人员多了,若是没有相应完善的制度约束,未必不会出问题。

    视察完武威城的建设进度,当天赵郢留在了已经建设完毕的郡守府休息。

    明日一早,他要亲自主持从教资格的考试,以示重视。

    因为月姬和几位美貌的侍妾都在焉支山上的缘故,他难得地为自己放了一天假,第二天起来,只觉得身心舒泰,精神焕发。

    “诸君,教书育人,传道受业,乃国之大事,当时刻存有谨言慎行之心,忠君爱国之念。此次考试,关乎河西教育大计,也关乎各位身家前途,望诸君勉之——”

    “谨遵殿下之命!”

    一百二十名儒家精英子弟,大声回应,精神抖擞。

    对于,这些,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功课。

    一个时辰之后,顺利收卷,赵郢亲自批阅,发现没有问题,这才笑着鼓励了一番,中午又亲自设宴招待,这才派人把这些新来的先生和自己选出来的学室祭酒,送回各自的学室。

    学校里面,一应俱全。

    有了先生,有了祭酒,这处学校就已经可以正式对外招生了。

    至于先生少?

    那是个问题吗?

    很明显不是!

    自己又不准备给他们普及素质教育,有一位先生,一位祭酒,已经足以支撑,至于以后根据情况扩充,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学校的事情搞定,赵郢也算是放下了最后一块心病。

    而也就在这件事过去三天之后,赵郢就等来了始皇帝召自己回去的旨意。

    第二天,他就带着自己的如夫人月姬,七位花枝招展的侍妾,五百大秦精锐,以及由月氏各部落首领子女组建起来的足足二百余人的近卫大营,离开了武威,走出逗留了近乎两个月的河西走廊。

    回头望着巍峨绵延的乌鞘岭和远处重峦叠嶂的祁连山脉,赵郢再不迟疑,兜转马头。

    “出发!”

    他原本计划是早日赶回咸阳的,可是途径陇西的时候,却不得不停下逗留了几天。毕竟,当初辛胜在猜测出自己可能出兵月氏之后,当即就起兵攻打河西走廊,帮助自己吸引住了月氏的大军主力。

    可以说,自己能轻取河西走廊,辛胜功不可没。

    这份人情,自己得认。

    更何况,自己的三千新兵大营的班底,大半部都进入了陇西大军,如今成了陇西几十万大军的军中骨干。

    所以,在看到辛胜一早就在路旁相迎的时候,他自然不好过门而不入,于公于私,都得拜访一二。

    辛胜虽然是军中老将,但在赵郢面前,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