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也就是象林,现在已经纳入了大秦的统治。

    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但事实上,这种抗旱高产,甚至能一年三熟的稻子,一直到宋真宗的时候,才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这位宋真宗,在皇宫亲自试种之后,直接下令“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各地种植推广,直接把稻子的产量翻了一番。

    “苏湖熟,天下足。”

    这就是占城稻的功劳,自从,中国的粮食产业中心南迁,而江南也渐渐地成为了鱼米之乡。

    “象林县?”

    始皇帝有些疑惑地环顾左右,顿时就有一旁的内侍,非常有眼色劲儿地捧过来一卷地图。

    始皇帝当众打开,把目光集中到了那一块靠近海边的土地。

    象郡,设置于始皇帝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14年,距今已经有了近四年的时间。他自然在地图上,反复地巡视过自己新得的这片土地,只是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竟然藏着这么好的稻种!

    看着始皇帝那不确定的目光,赵郢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象林县。”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抗旱?”

    “抗旱。”

    始皇帝啪地一拍面前的几案。

    “此县令之失!”

    赵郢:……

    是县令之失吗?

    不能说不是。

    毕竟,县令这个官职,他本身就有劝课农桑的责任,像这种足以打破大秦粮食困境的新稻种,他竟然没有及时上报朝廷……

    别管因为什么原因,说他失职,都不能算是冤枉。

    此时,没人怀疑赵郢说的话,毕竟,当着始皇帝和那么多朝中大臣的面,若不是确有其事,哪怕是皇长孙也绝不敢信口开河。

    因为,这东西太好验证了。

    “臣恳请陛下,立即下令,去象林县调去稻种,推广天下……”

    内史腾神色激动,目光灼灼地看向始皇帝。

    身为大秦主抓农业生产的最高官员,这种抗旱又高产的新式作物,简直是意外喜从天降。

    始皇帝沉声道。

    “准!”

    当即令人唤来李忱、卓易和徐志等人,着令立即起草诏书,令如今坐镇岭南的大将军蒙恬,立即征集当地稻种,运送回关中。

    见李忱、卓易和徐志三人,转身要走。

    赵郢不由心中一动,叫住了他们的身形,笑着看向神情振奋的始皇帝。

    “大父,征集和押送新稻种,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今年的种植推广,用人不可不慎——赵佗将军,做事沉稳,又久在岭南,熟悉岭南事务,若是由他亲自负责,定然事半功倍……”

    若是赵郢口中的象林县稻种,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优秀——不,哪怕打个折扣,都是一个了不得的发现。

    民以食为天,这种事情,对大秦朝廷来讲,再重视都不算过分。

    赵郢的这个推荐,几乎无可挑剔。

    对于赵郢这个建议,始皇帝自然是心知肚明,这狗东西,分明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把赵佗从岭南给调回来!

    他眼神戏谑地瞥了一眼自家这个大孙子,想不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对赵佗这个人这么不放心?

    当初各地镇守主将,流调的时候,他就想把赵佗调回来,如今又借着这个机会开口……

    不过,他微一沉吟,便点头应了下来。

    “言之有理!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