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重视,这见识就是高明——”

    “如何出兵——萧郡守可是已经有了想法?”

    整篇文章,围绕着如何加强加强农耕,兴修水利,鼓励生产展开,点出地不分南北,民不分老幼,民心一统的基础,在于能不能过上富足安稳的日子,而能不能富足安稳,就在于朝廷能不能重视农耕,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

    咸阳城中,顿时人声鼎沸。

    说到这里,萧何沾起茶水,在几案上随手画起了附近的地势图。

    赵郢点了点头,道了一句辛苦,伸手接过冯去疾递过来的名单,只是扫了一眼,就把目光落在了名单上被人用朱笔重重圈出的名字上面。

    “你是说,朝廷现在可能会同意?”

    “雍兄,张榜了!”

    大农学家许行的徒子徒孙!

    “他的试卷可曾带过来?”

    状元,齐郡田敬!

    ……

    “如此,我们先到书房说话——萧郡守,请!”

    “这个田敬,何许人?”

    第六名,泗水郡雍齿!

    看着自己的名字高中榜首,田敬自己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诺!”

    想要立功,最可能的就是拿下与自己毗邻而居的吐蕃。

    “你看,如今西域诸国已定,绥远侯如今更是拿下了大宛,把我们大秦的边界直接推到了阿赖山以西,从西塞城往西,几乎已经是一马平川——”

    赵郢见状,很是温和地冲他点了点头。

    冯去疾见状,很是恭敬地拱手道。

    说到这里,萧何看了一眼,目露沉思之色的王离。

    这种人才,只要不造反就足够了!

    “其祖,乃是齐王次子……”

    所谓学问,都在细微处。

    说到这里,他微一沉吟,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说着,赵郢提起毛笔,在田敬的名字上轻轻一圈,然后把笔投放到笔架上。

    而自己还兼着这次科举考试的总考官。

    熊心:……

    王离已经想好了,在正式的奏疏发出之前,不仅要给自家大父写一封,还得给自家皇太孙妹夫写一封。

    齐王重孙!

    赵郢没有解释,冯去疾、陈平和熊心三人,也没有深问,当即双手接过赵郢递过来的名单,转身大步而去。

    王离闻言,不由大喜。

    萧何的观点,与自家大父和阿翁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

    但周围的人,看这货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

    虽然今日朝廷会在咸阳县衙,以及城中几处公告栏张贴榜单,但消息自阿房学宫而出,阿房宫外的文华门,却是能最先张贴榜单的地方。

    “咦,我中了——”

    “多谢提醒,我会的!”

    更何况,一个醉心农学之道的人,要那么高的律法学问做什么,思想觉悟低一点又能如何?律法不精神,思想觉悟不够高,还能影响庄稼长啊?

    “回殿下,主要的争议有三,一是此人虽然农学之道颇有建树,但于大秦律法却稍有欠缺,并不在前十之列,《铸军魂》一道的考试,名次也仅仅在中上之列……”

    随着田敬的一声提醒,整个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无数人又是紧张又是忐忑地看向几位神色肃穆,手捧榜单,鱼贯而出的玄甲侍卫。

    赵郢没有急着表态,当即又让人取过另外一份试卷,只是扫了一眼名字,他就明白这群人到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