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他不想想当然。

    打磨完《铸军魂》,肚子里也消化的差不多了,又到后花园继续打熬身体,锤炼力气。现在虽然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把这件事当成唯一,但能锻炼的,还是要坚持。

    至于,会不会因此耽误体能的提升,他也顾不得了。

    毕竟,无论是兵法,还是练兵,对自己来讲,都至关重要。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勇武,哪怕浑身是铁,也改变不了什么结局。

    只希望,这个影响,不会太大。

    ……

    上郡。

    一处简单的小院。

    蒙恬正一脸忧色地跪坐在长公子扶苏的面前。

    跟以前相比,公子脸上少了几许锋芒,多了几分上郡风沙磨砺的沉稳,不过目中眼神却更加坚定。

    “公子如今退居上郡,正是韬光养晦的时候,何苦要与十八公子置气,妄议朝政,触怒陛下……”

    扶苏提起茶壶,亲自给蒙恬倒了一杯茶水。

    “将军多虑了,我不是跟十八弟置气,而是觉得十八弟之言,颇有几分道理,我身为人子,岂能因为退居上郡,就闭目塞听,假装不知朝中之事?即便是十八弟不来信指责,我也准备今日递上这份奏疏……”

    说到这里,扶苏脸上神色肃然。

    “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今陛下富有四海,更应长怀仁德,弃苛政暴法,以安抚四海……”

    “四海动荡,民心不归服,是我大秦武力有余而德行不足之故,欲收民心,安天下,当广修德行,施仁政于万民……”

    蒙恬看着侃侃而谈的长公子,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但他知道,长公子仁心仁德,又意志坚定,在这种大是大非上断然不可能听从他的劝诫。

    最终,只能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

    “既然陛下已经决意各地轮换驻防,想来不日之间,就会传来调令,为了不牵累于你,这封奏疏,我已经委托军中驿站传递,至于你,此次回去,就劳烦帮我带封家书吧——”

    说到这里,扶苏不由想起自家那个孝顺的好大儿,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芈姬前段时间来了家书,说那孩子又懂事,又上进,已经变得颇有担当,这让他深感安慰。

    蒙恬默默地接过扶苏的家书,仔细地塞到自己怀中。

    “长公子,保重——”

    扶苏颔首而笑,神色平淡自若。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因个人祸福而退缩不前。

    大门之外,蒙恬与扶苏拱手作别。

    就在蒙恬即将离开的时候,一个军中校尉,快步走来。

    “启禀公子,淳于越先生托过往客商,给您捎来一封书信……”

    跟扶苏可以借用军中驿站不同,淳于越已经没有了朝中职务,想要写信,就得靠民间传送的手段。二十多天,能传到这里,已经算是快的了。

    蒙恬不由停下脚步。

    扶苏脸上不由露出惊喜的神色,道了一声谢,接过校尉递过来的书信,当场迫不及待地打开。

    淳于越先生的书信,是一卷拢起来的竹简,外面封着朱漆。

    拿在手里,颇有些沉重。

    扶苏展开一看,眼睛瞬间就是一亮。

    因为这封书信,跟以往不同,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开篇就是一行让人心神震撼的大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始皇帝这是没在跟前,不然一定会发现,这就是自己让人不断追查的那封书信。

    “先生的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