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水产养殖业比较火爆。

    别看内地百姓不爱吃海鱼,但都乐意吃螃蟹和大虾,所以就出现了洞庭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鄱阳湖大闸蟹等等河蟹,水产养殖业最火的就是养虾。

    明人每天能消耗蟹类水产1.7亿公斤,消耗虾类水产12亿公斤,而海鱼消耗量仅有1.2亿公斤。

    有人会说,可以用鸡鸭肉代替畜肉啊?

    其实,生态是要达到一个平衡的,鸡鸭养多了就会出现鸡瘟鸭瘟,想改变生态平衡,得上科技。

    这年头的人还比较朴实,还没到为了钱豁出一切的地步。

    但已经出现了催肉剂、瘦肉精之类的药物,但现在还是小规模使用,使用的人还战战兢兢的呢,还偷着喂呢。

    用不了几年,就会发现遍地是狠活儿。

    其实,朝廷在研发狠活儿,被逼的,饭不够吃呀,肉更不够吃了,不想点别的办法,四十亿人就得有人饿肚子,就得有人造反。

    景泰四十七年,老皇帝将发展特色农业,为大明第一战略国策,一百年内不动摇。

    景泰四十八年开始,很多城市出现农产品科研所,据说,朝中宫中分别投资十几亿,研发狠活儿。

    和饿肚子比起来,健康问题往后放一放。

    景泰六十三年,朝廷推出一种新鸡苗,叫白羽鸡,六个月长成的新品种,鸡肉分量足够大,肉质鲜嫩好吃,一只鸡成年后能长到十六七斤。

    随后在景泰六十四年,又推出樱桃谷鸭,种鸭成熟期为182天,父母代年平均产蛋210~220枚,蛋重75克。

    将科技引入农事,不再藏藏掖掖了,开始名正言顺。

    不止是畜牧养殖方面,在粮食果蔬种植中,也在大面积使用科技。

    朝廷每年都会投入十亿以上的金额进入研究所,用于更新迭代。

    景泰之前,大明粮食亩产350斤,景泰朝引入新稻种,不断杂交,研究出新稻种,又使用农药和化肥,亩产是每年稳步提升。

    到了景泰六十四年,重庆省,夔州府,一亩稻田年产760斤左右,翻了一倍有余。

    夔州府不止种植水稻,还种植小麦、玉米、木薯、大麦、高粱等。

    现在百姓肚子里有油了,吃粮食没有以前那么虎实了,再佐以大量果蔬肉食,粮食反而节省一些。

    大明虽无人饿死,但朝廷依旧将粮食安全,视为第一战略。

    必须保证粮食稳定供应,必须保证粮价不涨不跌,必须保证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依。

    随着工业化进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农村,不愿意种地了。

    可土地,朝廷也不能收回来吧。

    收回来落入资本手里,皇帝才睡不着觉呢。

    所以,在景泰五十三年时,将社保和医保覆盖到整个农村,到了景泰六十三年时,已经做到全体农民覆盖。

    在家种地的农民,缴纳社保送医保,而外出务工人员,则没有这个优惠政策,因为在外务工,保障福利是工厂给交的,是必须缴纳的。

    这也是人力成本提升的原因之一。

    农民也不用交税,也不交社保,朝廷实在没办法,只能给福利政策,送他们医保,让他们主动来交钱。

    当然了,也是为了保障更多人在农村种地。

    从景泰十五年,大明进入缓慢工业期时,就颁布了政策,土地不允许荒芜,一经查实没收土地,全家流放。

    别看大明国土面积庞大,但人多呀,平均之后,人多地少,生存空间狭窄,连氧气都不够用。

    大明是一个极度缺土地、缺资源、缺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