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项忠和韩雍四个人选,最应该当首辅的是白圭。”

    “可白圭命不好,得了重病,在家恩养,无法任官。”

    “也就落在了林聪头上。”

    “林聪运气更不好,刚当首辅半年,就病倒了。”

    “而项忠和韩雍,都无法抽身回京,必须坐镇地方,或者外出征战,所以,刘健就踩着所有老人,走上了前台。”

    “他当上代首辅。”

    “刘健的能力卓越,此人是朕磨了二十年,磨出来的一把惊世宝剑,本以为还没到出鞘的时候。”

    “可白圭和林聪运气不好。”

    “两个人提前走了。”

    “首辅之位空悬,而朝中老臣凋零,中年臣子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朝政。”

    “当时大明已经将眼光对向国外,朝政比之前更加复杂。”

    “朕一直想让老臣来担负起朝政来。”

    “最好的人选,该是项忠和韩雍。”

    “可此二人需要统兵,或者镇戍地方,离不开他们,马文升和余子俊,马文升去督抚大洋洲,余子俊则被去安抚整个漠北。”

    “刘健趁机登上高位。”

    “你和刘健,十分熟识,该知道他是朕苦磨的宝剑,还没到出鞘的时候。”

    “所以,他当了一年代首辅后,就和马文升调换职位,马文升入京做首辅,朕打发他去藩国。”

    “朕一直觉得,马文升要比刘健更适合首辅。”

    “可是,马文升已经不是朕当年培养提拔的马文升了,他变化很大,他当首辅一年半的时间,是朕最累的一段时间。”

    “他是唯一一个,被朕罢了首辅的。”

    “刘健这才上位。”

    “之后的官员,伱都熟悉。”

    朱祁钰笑道:“可在朕的心中,都没有让朕满意的。”

    “之前,朕要建紫薇阁,效仿凌烟阁,建立一百五十功臣名录。”

    “当时就有人提议,朕将功臣排名。”

    “这些年,朕都没对外说过,跟你,朕说两句真话。”

    “朕若排名,肯定是文武分开排名。”

    “文官当中,第一名的是李贤。”

    朱见漭以为是胡濙呢。

    “李贤的功劳,比胡濙更大,胡濙只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具体事务处置得不多。”

    “反而是李贤,事无巨细,做好首辅该做的事情。”

    “第二,当属耿九畴。”

    “在朕最难的时候,是耿九畴、白圭,帮着朕稳定朝局,之后耿九畴一直都是朕的左膀右臂。”

    “第三,是王文。”

    “王文其人,能力着实一般,但他对朕忠心,从未变过。”

    “在朕最难的时候,他能去督抚云南,当时大明只是名义上控制云南而已,沐府镇守云南,更多的是一种合作。”

    “中间要跨过贵州、广西,朝廷不可能帮到王文。”

    “陈文在云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文坐镇云南,给大明统治云南,建立了基础。”

    “你可知,夺门之变后,若论功行赏的话,王文功劳可入前五,朕该厚赏他的。”

    “可朕并没有厚赏,而是将他发配到最偏远地区,形同流放。”

    “而他任劳任怨,终身也没有享受到夺门之变的福利,且为朕的景泰盛世耗尽了心血。”

    “朕欠他一世富贵,朕赐他万世美名。”

    “第四,是姚夔。”

    “没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