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改革,收回皇权。

    王守仁却在嘉靖五年,提出辞呈,告老还乡。

    他再次出山入朝,就是为了还老皇帝的人情,护佑朱家皇帝,再走一程而已。

    他这一生,可谓是少年得志,中年坎坷,晚年悟道,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尊圣人。

    和老皇帝预测的差不多。

    朱见漭继位之后,表面上重用他,其实把他塞到角落里,根本不重用他,再过两年,把他踢到地方去。

    他也倒霉,地方发生了舞弊案,他被牵连其中,先被降职,在京察中评差,他在地方被揉圆搓扁,日子过得很不好。

    关键是,他经常上疏,跟皇帝说地方之事,导致朱见漭讨厌他,地方官员更讨厌他。

    他忘记了,以前他能说,那是因为朱祁钰护着他,他是朱祁钰秘书出身,朱祁钰把他当孙子似的疼爱。

    所以地方没人敢给他穿小鞋。

    现在不一样了,朱见漭无视他,也不愿意看他的上疏,地方官员揣测皇帝的心思,肯定也给他小鞋穿喽。

    王守仁在地方蹉跎十二年,成化十七年,被征召进入军中。

    朱见漭西征,是带着他的。

    王守仁在战场上确实得到了发挥。

    却因为经常劝谏,被朱见漭厌恶,整个西征路上,若论功劳排序,王守仁能排进前三。

    可他被老皇帝宠坏了。

    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总能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并且对很多事情吹毛求疵。

    明明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完美的事情了,可王守仁还是不满意。

    以前老皇帝在时,很愿意聆听王守仁的话,这就养成了王守仁尖酸刻薄、说话难听、吹毛求疵的性格。

    王守仁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老皇帝故意在养成他这样的性格。

    这样性格的人,别说官场,职场都混不下去。

    所以,王守仁明明战功很大,朱见漭封了官儿就把他踢走了,故意把他留在西域,让他镇守西域。

    朱佑梐登基后,放飞自我,王守仁完全和弘治年间的朝廷格格不入。

    所以,在弘治三年,他就辞官归隐了。

    之后几年,他就一直游览名山大川,一边研读自己的理论,老皇帝的那套理论,朱见漭写了二十余年,并没有完成。

    朱佑梐登基后,弘治年间压根就不研究了。

    可能是理论走入死胡同了,也可能是朱佑梐没有年轻时候的野心了,不管什么原因,理论他肯定不研究了。

    朱祁钰临终前最大的遗憾,被他的亲孙子丢进垃圾桶了。

    朱佑梐放飞自我了。

    朝堂只顾着争权夺利,谁愿意沉下心来,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啊。

    别人不去研究。

    他王守仁来研究。

    但他不能走老皇帝的路,那是对老皇帝的不尊重。

    他要走一条属于他王守仁的道。

    弘治五年,到弘治十五年,他一直在思索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思索,终于还是在一个叫龙场驿的地方,悟道。

    他在龙场驿住了七年。

    正德三年时,阳明心学横空出世。

    经过十年的传播,正德十三年,阳明心学成为了当世显学,王阳明成为了当世圣人。

    其实,历史上王阳明成圣的主要原因,是朝中顶级官员是他的信徒,才给他吹起来的。

    还有一个历史背景,当时儒教正在走向衰微,是王守仁的阳明心学,让儒教再现光芒。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