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二年,日本省布政司参议徐光启,巧妙夺回了东京城。

    隆庆八年,戚继光率兵攻克虞国,全据马六甲海峡,并完全封锁海峡,御敌于外。

    隆庆十年,东京海战,戚继光大胜周燕联军,日本海域重新被大明掌握。

    张居正启用徐光启,为日本督抚,掌军政大权,抵御外敌。

    隆庆十一年,戚继光在苏拉威海战中战败,吕宋和婆罗洲岌岌可危,隆庆十二年,吕宋陷落。

    沈国宣布吕宋并入沈国。

    却在同年,胡宗宪支援戚继光,戚继光收复吕宋,并将沈国灭国,大明全据沈国。

    隆庆十三年,婆罗洲内乱,有叛军宣布独立。

    张居正派俞大猷去婆罗洲平叛,剿灭叛军。

    朝中按军功升爵,一个叫李成梁的军人,因功封伯爵之位,也进入了张居正的眼界。

    他破格任命只有十六岁的李成梁,为沈国督抚,并抵挡来自大洋洲的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九年了,各个藩国积累的底蕴几乎消耗一空,大明却并没有伤筋动骨,反而被大明侵吞进两个藩国。

    可Z5联盟却希望大明吞入更多的领土。

    大明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就因为太大了,越大越烂,越烂越废,大明如此庞大的国土,就需要400万常备军来守备呢。

    现在又增加两个省那么大的地盘,需要的军力翻倍了。

    世界也第一次见识到了张居正。

    是这个人,挽救了大明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藩国可以说准备得非常充足,而大明肉眼可见的衰落,此消彼长,天下藩国联合在一起,一定比大明要强的。

    嘉靖帝瞎闹,最后把自己搞得不人不鬼,死得也舆论汹汹。

    这就给天下藩国可乘之机。

    新等级的隆庆帝,又是个胆小鬼,居然连皇权都不敢要了,整天躲在宫里,什么都要过问张居正。

    本以为,大明是真的衰落了。

    大跌眼眶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张居正强到变态。

    九年时间,大明只丢过三个省,七个省发生过动乱,最后居然反向扩张两个省的地盘,灭了两个藩国。

    大大小小战争几百场,大明起码胜多败少。

    关键他挖掘出来的名将太可怕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最近又冒出一个李成梁。

    尤其是戚继光,越打越强,开挂升级了一般。

    大明总共征召了1100万大军,硬生生扛过了九年,大明的底蕴尚且没有完全消耗一空,可见其可怕程度。

    张居正是一边打仗,一边为帝国理财。

    大明经济在这九年时间里,一直向好,民间甚至有声音,支持张居正登基称帝。

    当然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还是不要说。

    撤皇帝制,改用责任内阁制是可以的。

    请原谅章节太小,而且更新不及时,这几天赶稿加新书赶得太厉害了,今天脑袋疼,疼一晚上了。

    预计五月五号完本,原谅我最后几天更新不及时,最后还有多少字,我也不能确定,尽量把最后的内容全部写完,实在抱歉,就最后几天了,还让大家等,不好意思,请原谅我最后的放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