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缺少暴力,朱翊钧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缺少暴力。

    上一次有如此感觉,还是主少国疑,接连发生刺王杀驾、大火焚宫的恶性事件,朱翊钧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缺少暴力,所以才有人对他这个皇帝不屑一顾。

    当时的情况,朱翊钧即便是遇刺身亡,京师还有潞王可以继位,只要皇帝死了,张居正冯保李太后这个铁三角立刻就会分崩离析,换皇帝,宫里的老祖宗要换,当朝首辅也会被换,铁三角限制皇权的同时,也保护皇帝本人。

    朱翊钧艰难的的度过了主少国疑时间,来到了少壮时刻,朱翊钧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直观的暴力来震慑宵小之辈,但他还是小瞧了新政庞大的阻力,面对张居正提出的还田疏,朱翊钧发现自己手中的力量完全不够。

    张居正在还田疏这件事上,变成了保守派,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意愿,哪怕是这本奏疏本身就是他提出的,因为生产资料再分配酿出的动乱,会伤害到大明所有人,从皇帝到穷民苦力,所有人都会在这个分配的过程中,承受这个阵痛。

    大明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而且张居正对于现在振武强兵的力度,也认为已经完全够用了,大明足够强横,可以镇压一切胆敢忤逆的不臣势力。

    压舱石也要有個度,压舱石过于沉重,船会沉的。

    说到底,张居正已经看到了继续走下去会是何等的模样,是君父君师君国的区分,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最严峻的挑战,是郡县帝制的崩解,张居正不愿意走到那一步,他终究是活在千年以来的君君臣臣之下,他推行新政的目的不是将大明彻底灭亡,而是让大明再次伟大。

    他想成为大明再次伟大的引领者,而不是大明的掘墓人。

    中原王朝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已然近两千年了,终结帝制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实在是太过于离经叛道了,即便是去想一想,张居正都觉得这对大明内外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张居正这个万历维新的奠基人,成为了保守派。

    不过现在新政的步伐已经不受张居正控制了,因为现在大明皇帝才是权力中心。

    张居正很清楚,阶级论的第三卷第四卷,甚至他想都不敢想的第五卷,可能会在陛下手里写出来,然后托名他写的,他也无所谓,反正那时候他肯定早就死了,人都死了,身后事他一点都管不了。

    朱翊钧拿起了早就拟好的圣旨,再次检查了一遍,拿起来桌上放着大印,盖在了圣旨上,说道:“下章内阁、礼部知道,依旨行事。”

    冯保接过了那卷圣旨,这是一卷很重要的圣旨,因为纸在圣旨的缎面上揭不下来,这代表着这封圣旨下章内阁礼部回到内署后,会依照惯例用松脂封存,陛下是带入陵寝的重要文书。

    冯保带着圣旨去了文渊阁宣旨,张居正带着辅臣们恭敬行礼,王崇古也罕见的出现在了文渊阁内,他是过来办事的,河南组建的工兵团营仍在扩张,王崇古到内阁和张居正沟通意见,这还没沟通,就遇到了冯保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敕辅臣、礼部,今科中式进士,择算学优异者,额员增设五十员,入格物院备选,钦此。”

    圣旨非常的简短,可是其中的内容,相当的炸裂!

    增设五十员,就是将三百进士增加到三百五十人,但是额外增设这五十人,前提是算学成绩优异,并且要入格物院备选。

    这里面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根本就是在儒学控制的科举上,来了个中心开花,科举考的就是四书五经,是儒学对官位的垄断,皇帝加个算学已经是离经叛道,现在还要因为算学增设额员。

    而且,这五十个算学优异者,是否乐意进入格物院做五经博士?这也是一个问题,大明皇帝是否在一厢情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