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杜家山。

    吴一钩弯着腰,左手拢起一把稻子,右手已递过镰刀,从底部斜向身体猛地一拉,锋利的镰刀割断稻杆,侧身,将稻子丢至一旁。

    身后,每隔着五步远就有一堆稻子。

    顽劣的吴大宝伸出手,想要从娘亲的背篓里出来,可惜背篓一摇晃,吴大宝一个站立不稳,就坐在了背篓里。

    周氏将背篓取下来,抱起吴大宝,见吴一钩皱眉,连忙解释:“孩子非要找你,在家里闹腾个不停,母亲让我带来。”

    吴一钩直起腰,将镰刀丢到稻谷堆上,走了过去:“这孩子能折腾,像我小时候,长大了准有力气。”

    周氏翻了个白眼,将孩子交给吴一钩,抱起一堆稻子,放入背篓里:“吴大称他们说的事,你可有主意了?”

    吴一钩抱起孩子,瞪了一眼周氏:“主意,要什么主意,不准去!孩子这么小,你得留家中看孩子!”

    周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孩子可以交给娘照顾,吴大称、吴麻子家的都去县衙做事,还有吴二娘、大柱他娘……”

    “我说不准去就是不准去!”

    吴一钩愤怒地喊道。

    周氏委屈不已,低着头不说话,自顾收拾着稻子。

    此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摘下蓑笠,抓着蓑笠扇风:“这位大哥,给县衙里做差事,有钱有粮拿,为何不去?”

    吴一钩看了看年轻人,又瞥了一眼地头,那里站着两个陌生人,对年轻人冷笑道:“自古以来,咱就没听说过给官府做差事既给钱又给粮的,这次县衙给出如此多好处,摆明了是另有所图!”

    “呃,能图什么?”

    顾正臣皱眉。

    棉纺织、背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没有充足的人力办不起来。

    古代百姓家妇人多会女红,缝补织造不在话下,召集起来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这倒是省事。可问题是,召集妇人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昨日判决之后,马力找到县衙,告诉了顾正臣乡里百姓的一些担忧,诸如不愿妇人抛头露面,不愿妇人居留县城,担忧妇人安全等。

    顾正臣这才出县城,至地方上亲自问一问,听一听百姓担忧。

    作为知县,站在产业角度考虑问题,自认为做这些产业对百姓好,能给百姓带来收入收益,可百姓所考虑的点与知县所考虑的点不一样。

    吴一钩呸了一口唾沫:“图什么老子怎么知道,但给这么多好处,绝对没安好心!”

    “如此说,若是县衙只给点粮食,你就放心了?”

    顾正臣皱眉。

    吴一钩放下孩子,坐在田垄上:“县衙里就没好人,我家婆娘可不会去。”

    顾正臣跟着也坐在了一旁:“县衙里之前是没好人,可现在的县衙和以前的县衙不同了,你难道没听说,大族郭家都被判了死刑,还有县衙里的主簿、县丞也都判了死刑……难道你信不过顾知县?”

    吴一钩连忙摆手:“顾知县是个好官,我信得过,可县衙里办事的都是胥吏衙役,谁能见得着县太爷?万一出点事来,谁来负责?”

    顾正臣明白了,说到底,这些男人们不是不想让妇人去县衙做工,而是担心自家婆娘受到欺辱。

    “如果专门找一个大院,严禁男子进入,只女子在院内织造做事,夜间安排女子巡视,这样一来,能不能放心下来?”

    顾正臣捡起一个稻穗,笑着问。

    吴一钩挠头:“婆娘在家帮衬许多事……”

    顾正臣直言:“冬日赋闲,能帮衬多少事,无外乎是洗衣做饭,织造点布,忙至元旦也未必能换多少钱粮,可若是去县衙做工,说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