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顾正臣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面色有些凝重。

    文书的内容是:

    诏以靖海侯吴祯任总兵官,都督佥事丁显为副总兵官,节制在京各卫、应天、太仓、杭州、温州、台州、福州、泉州、潮州等卫所官军,出海巡捕海寇。

    句容卫虽然刚刚建立,毕竟军士出自金陵各卫所,且属应天地界,自然在受节制之列。也就是说,只要吴祯发一句话,要句容卫出多少人,那就得出多少人出海。

    “靖海侯啊!”

    顾正臣深吸了一口气。

    吴祯并不是泛泛之辈,他虽然没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那样的名声,可他有自己擅长的地方,那就是:

    海战!

    吴祯是朱元璋手下罕见的天才级水师将领。吴祯最辉煌的一次水战,是吴元年,即大明开国前一年与方国珍的决战。

    方国珍水师强横,霸据一方。

    可偏偏是这样的人,被吴祯打得逃遁到海上,又被吴祯给追上,摁着揍了三个时辰,最后不得不投降。

    在开国之后,吴祯一直督理海运。他头上还有一顶帽子,那就是剿倭总兵官。

    没错,就是剿倭总兵官。

    顾正臣叹了一口气。

    明代初期的倭患是颇频繁的,虽然从规模上、组织上来说,没有戚继光那时候大。

    这与日本此时的局势有关,南北朝对峙,各地方护国打来打去,不少人宁愿蹲在木板上去大明抢劫,也不愿意岛上、田下之类的地方被人打死。

    因为缺乏组织,没有带头的,加上有些人是路痴,这里抢一下,那里抢一下,闹得人心惶惶,海上更是不得安宁。

    顾正臣忧愁不已,这一次吴祯打海寇是成功的,但问题是,到今年重阳节时,朱元璋便会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提举司,这也标志着海禁达到了巅峰,片板不得下海,将由此而来。

    市舶司不能关!

    西方正在文艺复兴,科技正在萌发,海盗正在准备远航。

    大明国运是荣是辱,是兴是衰,将取决于大海之上的对决。

    大海,是五百年国运的斗场!

    若大明不积极应战,不主动出击,缩退在大陆之上,那大明的国运,华夏民族的命运,依旧无法改变!

    “差人传令赵海楼、王良,挑选两千懂水性的军士进入战训。吴总兵不征用句容卫军士则已,若征用,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顾正臣对张培吩咐。

    张培应声,找人传话。

    顾正臣看向传信军士,询问:“卫所方面可有何调动?”

    军士上马,拉着缰绳:“回顾镇抚,前些日子,陛下下旨,自杭州卫、金华卫、衢州卫、绍兴卫中抽调军士合七千五百人,拖家带口迁至中立府,以拱卫中都。除此之外,最近并无调动。”

    “有劳。”

    顾正臣掏出一点碎银。

    军士接过道谢,调转马头飞奔而去。

    顾正臣苦涩地摇了摇头。

    老朱到现在还想着以凤阳中都为国都,前些年调百姓,移民填充凤阳,这些年来那些到了凤阳的浙东富户都穷成啥样了也不看看,现在还在调军士去凤阳……

    朱标啊,你应该带着太子妃去凤阳了吧,也好好看看,别光去你爷爷地坟上去,看看凤阳的百姓,看看凤阳的军士,看看凤阳那地,早点让你爹停了中都工程才是正事。

    “敢问这位小兄弟,句容县衙往哪里走?”

    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

    正在踢石头的顾正臣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儒雅的中年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