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编辑的文章,认为他的思想很先进,昨天又遇到了一件事困扰着我,觉得杨编辑或许能帮上忙。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她把手上提的杏子递给了眼前的女人。

    耿如慧点点头,捂着鼻子:「先进来再说。」

    就这一会儿开门的功夫,苍蝇都飞进去了好几只。

    屋子面积不大,户型一点都不好,就分个里间外间。

    耿如慧扬声对着内屋喊人后泡了茶叶水招待她。

    「你得等会儿,他昨天喝了酒,就睡到现在。」

    「我叫耿如慧,杨荣是我丈夫。说来也巧,你还是杨荣的师妹,他也是华清毕业的,不过比你高了好多届。」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有点同校的香火情,说话总归是更方便些。

    「我看过杨编辑的文章,很认同他的观点。他说个体工商户即将会是激活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池春水,国家即将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要打通经济大动脉,必须畅通经济微循环,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杨编辑的观点很具有前瞻性,街头巷尾不断涌出的摊贩们证明了政策开放是民心所向,未来个体工商户们会告诉社会这一步没有走错…」

    「你说了这么多,具体觉得好在哪?」

    生意是从内屋传出来的。

    姜馨玉认真回答说道:「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就业问题,也方便了民众。」

    今年首都可多了不少回城的知青,本来工作岗位就不够,不然当初也不能组织动员知识青年们下乡,等再过两年,回城的都回城了,城市压力只会更大。

    那大家伙都干什么去?当个体户就是一条好的出路啊。

    杨荣穿好衣裳,出来的时候还在整理头上翘起的头发。

    「姜师妹,你这次来找我,只是想赞美我?」

    杨荣个头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很有这个年代文化人的特色。

    姜馨玉笑说:「我是有事想请杨师兄帮忙来着,赞美你是在看了你的文章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杨荣摆了摆手,「你说我听着。」

    在他洗脸刷牙的间隙,姜馨玉把昨天的事说了。

    「我想着,不是每一个街口「周锦」同志都会正好在场,但如果把这件事写在报纸上让更多的人看见,那受害的人就会变少,那些趁机作乱的人也会收敛,市场会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