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大张旗鼓,必须隐蔽而行,一路自然不能养尊处优,必须低调;沿途只有这二十人相随,一应生活必需都得自己解决;交游要广,能够随时找到得力的人办事;到了楚国,这群人就是使臣,必须熟谙外交礼仪,还得通楚音、楚礼。不说别的,就这路途中和到达后角色转换之大,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

    平原君逐一盘点了自己门下的门客,那些温文尔雅的不行,强健彪悍的不行,得穿上长衫像商人,穿上士服像士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武力过人,还得辩才无碍。这些条件一卡,平原君还真找不出几个人来。挑来挑去,找到了十九个人。平原君把他们召集起来,向他们说明了出使的任务。大家都各自散去。由于平原君要扮作商人前往楚国,他们自然不能从王城出发,大部分人先到邯郸城内,佣好舟船,与平原君约好时间、地点,秘密汇合。

    门客们离开后,平原君开始打理自己的行装。这自然不用他亲自动手,只要动动口,早有家臣们把一切都准备好,只等他过过目就行。为了养精蓄锐,他夜间也没有叫姬妾侍寢,而是打算自己一个人在书房内就寢。

    就在他独自在书房内读书,准备入睡时,忽听门外有人报道:“臣毛遂谨求见君上!”

    侍候的僮子过去开了门,引进来一个削瘦的青年。进门后对平原君礼道:“遂闻君将合纵于楚,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道:“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毛遂道:“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道:“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平原君毫不客气的拒绝,没有引起毛遂丝毫情绪反应,他依然恭敬道:“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毛遂的反应引起了平原君的兴趣:自己苛刻的语言竟然没有让毛遂有一点情绪波动,至少这人的胸怀器量不一般,不是受点委屈就不得了的那种人。他又问道:”胜之出也,未敢显于人,颠沛劳累,先生其可耐之?“

    毛遂道:”臣素贱,跋涉千里,未足为劳也。“

    平原君又问道:”敢问先生贯里,师从何人?“

    毛遂道:”臣本赵人,幼从庠序,长则游学四方,拜师访友,未记其数。“

    平原君看毛遂的样子,的确是个经过风霜的人,又问道:”先生之剑尚利否?“

    毛遂站起,退后两步,长剑出鞘。

    平原君道:”先生用铁剑乎?胜有好剑,愿以相赠!“

    毛遂道:”此剑与臣心意相通,救臣于危难。君虽赐,不敢易也!“

    平原君道:”不意先生剑道如此!既蒙先生不弃,敢劳先生旦日同出。先生辱为僮仆可乎?“

    毛遂道:”谨喏!“

    平原君叫来家臣,带毛遂往同行门客的院中。院中只留下四人,其余十五人都往邯郸城去了,这四人是扮作平原君的随从。家臣过来,介绍了毛遂,告诉那四人,毛遂将扮作平原君的僮仆。不多久,家臣又为毛遂收拾出一套行头,路上穿的,和见楚王穿的。

    商人一般都不佩剑,而作为使臣则必须佩剑。一般青铜剑都不算长,贴身束住没有问题。但毛遂用的偏偏的长铁剑,无法贴身携带。众人都让他换一把短剑。毛遂道:”铜剑者,贵人服之,商贾则匿;若黑铁剑,贱人服之,无碍也。臣为僮仆,为主人持剑,未为过也。“换上一身僮仆的服装,背上行囊,手里拎着一柄剑,腰上还挂着七七八八的东西,松松垮垮,活脱了一个家仆形象。那四人见了皆喝彩!

    次日,平原君一行从王城东门出,至邯郸城北与门客们汇合,那些门客见多出一个毛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