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则是一座废城。无论是蒙骜还是皮绾都无力重修这两座城池,只能略加修葺,充做临时工事,各安排两个营防守。其余部队则全都退到以前王龁固守的山谷中,依托王龁部修建的石墙加以防御。赵军将领希望于行进间攻占长平,遭到长平秦军的有力抵抗,攻击了一整天,未能得手,死伤累累。赵军被迫停止强攻长平,转为围困。大批赵军拥来,在长平四面下寨;而蒙骜则指挥山谷中的秦军出谷反击,阻挠赵军的部署。但随着上万赵军拥入,对长平的合围圈终于完成。但蒙骜已经拖过了四月,进入五月。

    蒙骜派出秘使进入长平,让守军趁夜突围,冲入东北面的山地中。由于那一边面向赵军的大本营,又是山地,赵军的包围比泫氏所在的西南面要稀疏;而且进入山地后,赵军的优势难以发挥,秦军可以寻机骚扰或打击赵军。山地中的野菜、野味足以供给一千人的饮食。

    当天子夜,正当月晦,长平守军放弃重伤员,只带精壮约五六百人,突然打开城门,飞快地穿越赵军的营栅。他们很快就被赵军发现,但由于天黑,赵军不敢出战,只在营中坚守,被秦军从营栅之间快速通过,消失在茫茫山野中。

    天亮后,赵军进入长平,重伤员全部被刺死。赵军将秦军的尸体垒在丹水河边,同样以一把大火将他们烧光。熊熊大火燃烧了一整天,空气中充满了烟尘和烤肉的气味。

    示威之后,略作准备,赵军即向秦军的营垒发起进攻。连攻几天未能得手,赵军万人将把全部二十个营全都拉到前线,不顾伤亡,让他们轮番冲锋。

    赵军的战斗力并不强,一般冲到秦军营栅前,就一哄而散,往后退却。从清晨攻到日昳,双方伤亡虽不大,但也精疲力尽!

    而这时,忽然有人叫道:“营火起!”众人向后看时,果见赵营方向,腾起数首烟雾,似乎有人偷袭大本营得手。万人将无心恋战,只得率军后退。到了才知道,有小股秦军来袭,有几座营栅被秦军攻破,放火烧了粮草。但大帐及其周围的营地并无损失。

    万人将下令暂停进攻,转而加固受损的营垒。同时派人向位于潞城的廉颇报告。

    廉颇调来一个新的万人将,将这支部队替换回去。换防的过程经历了约十天。在这十天里,秦军修复了在战斗中受损的墙垒和壕沟,同时将伤员后送到高都。

    新的万人将明显比原来那个谨慎,他每天以千人的规模向秦军营垒发动试探性进攻。应付这种程度的进攻,秦军毫无压力。又过了十天,赵军开始发起全面进攻。大约这时,万人将才终于明确了秦军的兵力部署,他首先以五千人向突出于石墙外的泫氏城进攻,而以三千人监视石墙内秦军的动向。泫氏的秦军顽强打退了赵军一整天的进攻,于夜间退出泫氏,进入石墙防线。

    占领了泫氏后,赵军在泫氏也驻扎了一支部队,从长平和泫氏两个方向向谷口内的秦军发动进攻。这一战术给蒙骜带来很大压力。泫氏方向是山地,按理无法容纳更多兵力;但那里比较隐蔽,赵军的进攻常常比较突然,迫使蒙骜不敢放松那边的防御。就算谷口方向情况比较紧张,蒙骜也不敢下决心派预备队反击,怕被泫氏方向的赵军钻了空子。

    这种势均力敌的战斗,对双方的精神和体力都是极大的消耗,特别是兵力较弱的秦军更是如此。在坚持了十天后,蒙骜主动放弃谷口-石墙一线的防线,后撤到五十里外的一处关隘。当初,廉颇在谷内垒三城防御这一关隘;现在防御态势反转,秦军以关隘为依托,坚守三城。蒙骜在三城中各放上一千人,其余的作为预备队驻守在关隘中,随时增援情况危险的城池。

    必须承认,廉颇当初在谷中设置的防御体系还是很在效力的,如果不是当初秦军战力远优于赵军,要拿下这三座城并不容易。现在攻守易势,秦军依托廉颇构建的体系防御廉颇的进攻,赵军打起来就吃力了。

    由于三城间的间隔适当,赵军无法将三城分割包围;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