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打仗也是这样子,不过是为了资源、利益而已,银山有银矿,北皖叛军便是翻山越岭,也要来打银山。南方有粮食,北皖叛军自然不可能不南下出兵,打下这一处粮仓。

    而平日里无价而宝贵的人命,到了战争面前,也不过是一串串数字罢了。

    刘强问道:“主公,我们要不要支援了乐县?”

    任平生摇摇头:“乐县的问题主要在粮食。现在,我们即便是出兵攻打北皖叛军,想要行围魏救赵之事,也解不了乐县粮食匮乏的问题,最终还是改变不了战局。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我们苦炼内功,增强自身实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咱们现在的正兵,和民兵,训练的怎样了?”

    刘强说道:“正兵现在已经有五千余人,民兵一万五千余人,而且还在城关镇、青城镇,以及各个集镇设有征兵点,吸引一些适龄男子,报名参军。”

    “太少了,也太慢了。”

    任平生也知道,以清水县的体量,能练出这些能战之兵已经不容易,但他还是摇摇头:“北皖叛军拿下乐县之后,下一步必然是挥师南下。现在,距离严寒真正到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叛军这几天就能拿下乐县,我们很可能在年前就要和北皖叛军的主力军队碰上。

    这可不是两三万人,而是二十余万人的作战部队,我们现在的人手太少,即便仗着火器之利,想要阻敌于清水县之外,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婉,我们清水县现在的人口有多少?”

    任平生冲着小婉问道。

    “有登记造册的7万余人,这些人一部分是我们收留的外地流民,适龄参与民兵训练的,大约有不到两万人,其中大半都已经参加了民兵训练。

    另外,在士绅豪强家中,还隐没大量的隐户,这些人难以计算。之前在青城镇的时候,根据民科曾经抽样调查数据推断,整个清水县大约得有四万人左右。”

    小婉现在虽然已经卸任了民政司的职务,但是对于这些数据还是如数家珍。

    尤其是她现在,还是担任了任平生秘书的职位,大量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每日还是会汇总到她的手中,她通常都会用电脑办公软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以便于在任平生需要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给他。

    “士绅豪强······早晚找到机会,还是要治一治这些牛皮癣。”

    任平生对于士绅豪强是没有好感的,这些人发展到如今景朝的末期,就像是趴在巨人身上蚂蟥,依靠着吸食国家身上的营养来养活自己。但是蚂蟥多了,强壮的巨人反而被吸食的形销骨立,命不久矣了。

    “现在想要征兵,形成战斗力就需要一段时间,年前的战争估计是赶不上的。不过,我们还是要有一个远期计划,明年年中之前,我打算打造并维持常备正规军队一万人以上,民兵五万人以上。

    我去红叶山的时候,看到在官道上,还是有着大量拖家带口投奔过来的难民,其中也有一些想去南方的。

    这里面也有一些当兵的好苗子。

    在各个官道上,增加征兵点。将我们云台卫正兵待遇进行宣传。即便这些难民不能加入军队,这些人也会将这些消息带去更远的地方,说不定可以吸引一些年轻人来清水县参军。”

    任平生对于兵源问题有些头疼。

    虽然云台卫的编制,是师级编制,但现在也就是一个旅级的人数。

    想要优秀的士兵,就要从适龄、健康、强壮、聪明、纪律等等,多方面来进行对比。

    而这样看似简单的要求,对于难民来说,就是难上加难。

    还是那些良家子,更容易符合这些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