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墨家的辩论一直持续着,儒家在被墨家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之后,开始认真研究墨家的理念,在接下来的辩论之中,虽然依旧落于下风,但总归是没有再一败涂地了。

    与此同时,淮国也开始招揽大量墨家子弟进入淮国。墨家子弟身上那股任侠之气,太适合担任巡察御史了。

    同时墨家对于机关术极为精通,其工巧之术,令人叹为观止。

    淮国请来了大量墨家的能工巧匠,这让淮国的技术再次快速提升。墨家对于水利的应用非常强,在得到墨家能工巧匠的帮助后,淮国出现了大量水利作坊。

    同时墨家的到来也让铁器的锻造更进一步。

    铁器锻造的进步不仅促进了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淮国的武器铠甲开始更新换代。

    铁器锻造更成熟一些之后,淮国开始锻造武器和铁甲。淮国从吴钩的锻造技术之上,发展出来了刀,相比起长剑,刀劈砍优势更大。淮国在根据子珏当年留下的书籍中,锻造出了直刀。

    相比起青铜剑,直刀的优势更明显。

    至于说铁甲,那就更强大了,以前一件青铜甲胄重量惊人,价值也极高,并且很难大量生产。可是在铁器出现之后,人们就发现铁器铸造的盔甲远比青铜甲强太多了。

    铁甲的防御、轻便、价格都要优于青铜甲,淮国的藤甲军也开始进行换装。

    藤甲军并没有放弃藤甲,而是采用将藤甲包裹的办法。藤甲军铠甲本就轻便,在藤甲外侧包裹上一层铁鳞片。不仅轻便,而且防护力也不小。

    王璞让大量墨家子弟出仕,借助墨家的力量来整顿朝堂,这些墨家士子一个个都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是人,一时间淮国的朝政非常清廉,运转速度也提升了许多。

    除了这些变化外,淮国对农业和手工业推动也是显而易见的。织布机的改进让布匹的生产变得更快,耕作技术的改进让粮食有了更大的产出。

    同时墨家的各种学说也在一点点汇聚,在墨翟阅读大量书本之后,让他对自己的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王璞看来,墨家即便是思想学说不被诸侯接受,但是其精巧器具却是诸侯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