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下面有人犯上作乱。

    这一套学说可以说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不仅可以用来改革,同时也是一本完整的帝王之术,是一本教导国君如何施政,如何掌控朝堂政治、军队的方法。

    王崇对他到这套学说很认同,但是同样也发现了这一部学说中的缺点,那就是这种学说对于国君的资质要求很高,想要将这些全部学会,融会贯通,本人必须也是良才。要不然就算是学了这帝王之术,也是无用。

    也就是说,想要学会并且灵活运用这帝王之术,必须要权谋、内政资质在八十五点以上。低于这个数字的人学也是白学,根本学不会。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韩非的学说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意思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当然虽然韩非没有说的这么直白,但是王崇能够从中看到他的意思。淮国这些年推行法治,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韩非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点淮国一直以来都在推行。韩非的这些学说在来到淮国学宫之后立刻就引起了儒家士子的激烈辩论。韩非登台和儒家学子一一辩论,将一个又一个儒家学子驳倒,淮国学宫之中再一次出现了数十年前的那种盛况。

    这些年来,儒家一直在推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些年来,儒家其他的学说被权贵推行的不多,但是这一条却几乎得到了所有权贵的认同。

    但是不管是淮国还是秦国,对于这一条都不予推行。王崇从小就看过很多祖先执政留下的书籍,上面清楚的记录了那些权贵干的什么事情。

    若是真同意行不上大夫,这些贵族卿大夫真就是肆无忌惮了。

    对于韩非的学说,淮国从中吸取有用的部分。从淮国建立的那天开始,淮国一直都很善于学习,学习好到部分,然后融入到淮国到体系之中,可以说是与时俱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