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听从他们的‘劝谏’那就是虚怀纳谏,是圣明之君,你不听他们的‘劝谏’,那就是桀纣之君。

    王信在看到奏疏之后,一开始也没有发现,只是单纯的按照先祖留下来的传统,不愿意搞什么君权神授,神神鬼鬼的东西。

    毕竟他们很清楚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只有老祖才是真的,脑抽了才会同意。

    但是后来这件事情越来越大,王信这才看到了其中的奥秘。这天人感应、五德交替,不是给他们巩固什么天命所归,什么皇权神圣的,而是限制皇权的力量,扩大他们的力量。

    王信将一切说开了,这些左右丞相,三公高官谁还敢反对?没看到旁边的大将军跃跃欲试吗?想死也不是这么个死法。

    在确定没有人反对之后,王信再次下达诏书,直接废弃了天人感应、五德交替学说。并且直接下令学宫禁止这一脉学说传播。

    这一番动作引起了很大动荡,毕竟一直以来学宫都没有去完全禁绝一种学说,就算是精致利己,无政府的杨朱学说也没有被禁止,儒家天人感应学说成了第一个被禁绝的。

    伴随着禁令下发,学宫之中一片哗然,不少士子呼朋引伴,想要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劝谏朝廷不要禁绝学说。

    按照他们的说法,今日朝廷可以禁绝儒家天人感应学说,来日就能禁绝任何一个不符合其心意的学说。这是对学宫发展的限制,也是对学宫理念的践踏。

    当然同样也有不少人赞同朝廷的做法,这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法家士子,法家士子可不管伱什么天人感应不天人感应的。要是都提倡天人感应了,法律是不是就成一纸空文了?

    这是在撅法家的根,法家各个流派立刻就联合起来对其进行打压,不弄死他誓不罢休。

    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学宫又是朝廷培养未来官员的地方,自然不能放任不管。双方争执的不可开交,甚至已经开始上演全武行的场面。

    这个时候的儒家还是武德充沛,但是法家更是武德超群,毕竟法家士子很多都会兼修兵家,打起来之后,儒家还是被法家压着打。

    看到局面闹到这个地步,王信于是下诏书,让两方在学宫进行一场辩论,来结束这一波闹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