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人口死伤,各地都有了大片农田,可以尝试推行新的田制。

    王玄景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之后,在隋朝田制基础上,推行了均田制。隋朝的均田制因为人口过多,农田不够,很多时候百姓手上并没有多少田地,那些‘田地’都在户籍上记录罢了。

    但是李唐现在却有这个推行条件。能够切实将土地落实到百姓身上。

    不过即便如此,唐朝均田授予的田亩数量要比隋朝少一些。这是为了防止几十年后人口增多,土地不够用,至于说以后人口更多了怎么办,那就交给后人处置吧。

    毕竟再完美的制度,推行个几十年上百年后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唐朝推行均田制度,兵制则是使用了府兵制。这种最早源自淮国时期的制度被一代代发扬光大。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完善了。

    府兵制能够节省大量军费,平时务农,种田,战事携带武器盔甲出兵,再配合朝廷精锐,足以应对敌人。

    不管是劝课农桑还是整军都需要钱财,李世民对朝廷的钱财匮乏有些伤脑筋,于是向王玄景问道:“卿可有办法解决朝廷钱粮匮乏的问题?”

    “陛下,天下之钱粮会不断累积,粮食或许会不断消耗,但是钱却是在不断增加的,只不过这些钱绝大多数都转移到了豪门大户手中,然后这些豪门大户将钱藏入地窖之中,这才让市面上看起来很萧条,朝廷也缺钱用。”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开源节流两个办法。”

    “卿可是已经有了良策?”李世民问道。

    “自刘宋以来,各地多有崇信佛道,而佛道寺庙又多用金银铜等金属造像,并且这些佛道又多占据大量耕地和人口,却又不交税,长此以往,这些佛道必然越发富足,百姓越发贫困。”

    “这不利于天下稳定,陛下可以下诏,一城只能有佛道寺庙各一座,以削减寺庙数量,其中的和尚、道人则是遣散回家,让其耕种。并且将寺庙道观纳入朝廷管辖,僧人道士需要通过朝廷考核之后,方能发放度牒。以防止滥竽充数之辈。”

    “寺庙道观所有田亩同样需要登记造册,不许私自增加,所有田地同样需要缴纳赋税。”

    王玄景将目标对准佛道寺庙,这是因为他们实在太富有了。仅仅是长安城就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寺庙。

    僧道足有数千人之多,其下良田更是惊人,必须要进行限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