雳军副营长想要速战速决一样,带队阻击新附军的裨将也想一口吃掉当前的援军,腾出手来对付后面的援军,让霹雳军增援变成徒劳的“添油战术”。

    对阵双方各有所持。霹雳军所持的是战无不利的火器,虽然霹雳军高层屡屡强调不要轻敌,但一系列的胜利仍不免让全军官兵都有骄傲思想。新附军所持的则是铁人军,杨大渊的这支铁人军在以前的战斗中罕逢对手,在降蒙前与利州汪氏的蒙古汉军交锋中也是屡占屡胜,甚至与蒙古骑兵的对抗中也不曾落过下风——寻常刀剑根本伤不了铁人军,羽箭更不可能,唯能破甲的只有锤、骨朵和重斧。加之当下对阵的新附军人数是霹雳军的两倍,岂有不胜之理?故双方不约而同吹响了唿哨和铜号,命令阵列向前推进,欲一举击溃对方。

    霹雳军副营长虽然骄傲但不并狂妄。在教导旅学习时,他曾听过欧阳轩的讲课,也牢记住了那句“结硬寨、打呆仗”,并没有过份冒进。故当双方距离在百米左右时,他便下令停止前进:盾牌手呈鱼鳞排成最前列,长矛兵护在火枪手左右。见霹雳军停了下来,指挥的新附军裨将以为对方胆怯,便下令加速往前冲,这一方面是后面的弓箭手还未进入射程,另一方面则是自持所部的铁人军刀枪不入,可以一举突入霹雳军的阵中。

    他的这一命令可害苦了冲在最前面的五十名刀盾手,三轮射击之后这些刀盾手大都死在了火枪和手雷之下,剩下的则被长矛扎了满身的血窟窿。只不过,这些刀盾手也是合格的炮灰,在他们的掩护下,铁人军顺利逼近了霹雳军阵前五十米处。紧随其后的弓弩手也进入射程,他们弯弓以四十五度角向天上进行抛射,密集羽箭越过铁人军,掉落到霹雳军阵中,引发一阵惨痛呼叫声。霹雳军装备的盾牌和藤甲虽然挡住了大部分弓箭,但只能遮住躯干和头部等重要部位,有人四肢中箭在所难免。

    霹雳军火枪只能进行直射,无法以抛射对新附军弓箭手进行还击,故将枪口瞄准了正面而来的铁人军。虽然欧阳轩非常重视火枪研发,霹雳军技术人员也不断对火枪和黑火药改进,但当下的威力却不足以在五十米的距离上击穿铁人军的铠甲。故一轮枪响之后铁人军毫发无损,仍然迈着沉重的步伐不紧不慢朝霹雳军逼来,这让霹雳军士兵一阵慌乱。话说在这些凶神双手所持的长矛面前,霹雳军士兵的盾牌和藤甲便如纸糊的一般,任让也会心中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