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的消息,两天前便撤退了。杨大渊知道霹雳军援军到来后,再无可能拿下灵泉山,也不可能控制箭滩渡,便令杨文仲率军前往蓬溪寨与其合兵一处。经过一个月余的攻防战,杨大渊损失了九百余人,而杨文仲损失了四百余人。两部合兵之后,有兵马六千五百人,对蓬溪寨的霹雳军人数优势更加明显。

    在灵泉山卸下播州军之后,大部分霹雳军战船便继续北上前往潼川府和绵州,去支援黄大根的行动。眼下气温开始下降,川中各条河的水位正在缓慢下降,他们得趁水枯之前通过上游的几处浅滩。至于部分战船则留下来协助守卫灵泉山,并控制箭滩渡口。有了火炮战船的协助,杨文及下属的一千播州军要守住灵泉山和箭滩渡,并不是什么难事。

    钓鱼城的水军,则在王立的率领下急速往回赶。此时钦察正率东川元帅府帐下的蒙军精锐,从青居城进犯钓鱼城。虽然如无意外蒙军很难攻占钓鱼城,但东川元帅府的新附军拥有为数不少的战船,并与宋军水师在钓鱼城上游的嘉陵江和渠江反复拉锯。这些水军可能在步军的配合下,控制住钓鱼城的周边的水道,并截断霹雳军从神臂城通往涪江的水上通道。

    王立率领钓鱼城水军主力回援,不仅是协守钓鱼城,更重要的是保证从水路畅通,为夺占并守住潼川府路创造条件。在这个世代,水路运输的优势比之陆路实在太明显了。

    蓬溪寨正被杨大渊率军围攻,照理来说应该急速进援。只不过前往蓬溪寨的河流浅窄,并不适合霹雳军的火炮战船活动。时值十月水位下降不少,即便中小型战船也只能勉强通过,但极易受到埋伏在两岸的投石机、火箭的攻击,强行进入的风险极大。更主要是的,吴青派了敢死队员送来口信告诉杨文说,当下仍有一千四百余名守军且士气高昂粮草充足,足以再坚守数月。

    播州军虽然战力强悍,但毕竟只有一千人,冒然前往蓬溪寨极有可能中杨大渊围点打援之计。故杨文并没有派兵增援,而是命令坚守,又让守卫灵泉山的那三百名骑兵前去骚扰蓬溪寨蒙军的粮道,以扰乱杨大渊的思维判断。至于救援之时,待后续援军到来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