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轩已经为研究人员讲明了大致的原理和研究方向,但明白原理是一回事,具体生产又是一回事,要实现大规模量产则更是难上加难。

    当前取得科研成果中,只有水泥研制取得了成功量产并运用在堡垒修建中,还有就是高炉炼钢技术得到了改进,但枪管制作、火炮铸造技术改良、无烟火药和雷汞的研发仍停滞不前。

    枪管目前倒是制出了一根,但这是由技术最好胡铁匠花了一个多月才打磨而成,由于没有冷锻设备和刨削机床,根本谈不上量产。

    火炮铸造也因制造工艺不成熟,导致合格率太低,生产出来的火炮要么部件之间嵌合缝隙过大,要么炮管壁中有气泡。

    前一种问题会造成火炮威力大减,后一种会造成炸膛。硫酸、硝酸、无烟火药及雷汞,则因为有欧阳轩的指导,研制倒是比较顺利,但也只生产出来少许样品。

    这主要是缺乏制造设备和核心原材料,如批量生产雷汞需要大量水银,无烟火药也需要大量棉布,也需要大量的以脱等化学制品。

    “欲速则不达”,欧阳轩明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只有量变才会产生质变,特别是生产制造工艺需要不断的探索改进。

    他明白要实现科研的突破,除了坚持原有的激励机制,鼓励创造发明外,唯有再加大人员培养和资源投入。

    现在山中虽然已树立了崇尚科技的导向,但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很多读书人仍囿于士大夫阶层,还有轻视工匠的传统,不愿投入具体的生产技术领域。

    欧阳轩明白,要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唯有利益驱动。为此他和鲁德之、杜大全商量,由自己兼任研究院名誉院长。

    同时规定,读书人入职研究院修完课程并考核合格后,便有资格遴选为霹雳军系统的官员。

    成绩优秀者更可通过欧阳轩亲自主持的答辩后,成为其亲传弟子。这让山中有才学之人看到了除军功之外,另一个谋取功名的快车道。

    由此研究院变成了可与野战营相媲美的热门单位,一时间报名者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