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水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蒙军在川西四处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但数次攻打新津城都铩羽而归,除了新津城三面环水,河宽水深且极其易守难攻外,还因此地驻扎有一支强悍水军。

    蒙军不擅水战只能从陆地进攻,却又被高大城墙所阻。而且新津城的护城河宽达十余丈,又与环城的河道相通,蒙军从陆地攻击城墙时会遭到两侧的水军夹击,攻城器械屡屡被水军船只上的弩炮和投石机击毁,只得怏怏而退。蒙军拿不下新津城,只能绕道攻击下游眉州、嘉定府。只是陆路运输辎重的压力实在太大,加之新津城和下游的彭山城水军利用四通八达的岷江水道袭击后勤,让蒙军攻打眉州、嘉定府也屡屡受挫。

    在潘统制的吹嘘中,他近段时间指挥新津城水军溯水而上,袭击沿河的邛州、大邑、温江、郫县、青神、导江、依政等州县,要不是蒙古骑兵快速机动力,定能夺回部分州县。听了潘统制的此种说法,董虎却不以为然,他知道或许会水军会偷袭成功,但要步军要守住城池却很难,因为据他观察新津寨步军战斗力比进犯山中的新附军强不了多少,因为不懂水战对水军战力无法评估。更主要是连他这个外来者都能隐隐看出步军和步军之间不和。新津寨现在有步军两千人、水军一千人。步军主要是由潘统制从崇庆府带来,手下的将校都是他的心腹。崇庆府原本有三千人,潘统制从撤退时便留下了一千人的老弱兵卒和偶有忤逆的将校守城,不过那些被弃之人哪里肯死守,要么逃跑作了土匪要么降了蒙军。水军则是新津城原来的驻军,虽然名义上听命于潘统制但却自成一派。水军原本有一千五百人,但在潘统制指挥下,几仗下来折了三分之一,连原来的水军统领也战死了。潘统制又借机让潘罗欢去任水军统领,这纨绔子弟不几日便搞得天怒人怨,这让水军士卒愈加离心离德,这却又引来潘统制的加倍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