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决定下来,大家要一起为大明努力。

    “那么大的事情就确定了?”下山村的里长房大川与自己的堂弟小声说。

    “还没看出来么?在大明朝堂上的事情很多就是下丘村决策的。”

    房大山丝毫不意外,亲王跟下丘村的人琢磨着就把事情给做了,反正做错了也没啥损失。

    “他们那里若养了鸭子,有了鸭,商人还能来你的房山县买咸鸭蛋吗?”房大川一脸焦急。

    “房山县是朝廷的房山县,不是我房大山的房山县,百姓自己不舍得吃而已,又不是鸭蛋坏了也没人吃。

    还有大鹅呢!鹅蛋一样多,百姓会把鹅蛋全拿出来卖,哪一个愿意吃好不容易下的大鹅蛋?

    说白了是穷闹的,但凡百姓赚的钱多,又何必苦了自己,唉!”

    房大山说着眼圈红了,他被感染了,亲王们一到地方就不停地琢磨怎么能让百姓吃饱饭。

    吃饭的时候更是尽量不浪费,菜样多,每个人碟子里装的却少。

    今天方才吃的烤鸭剩了,晚上还得吃,谁的就是谁的。

    咸鸭蛋吃的时候要找双黄的,结果怕吃不完,切开,两个人分一个蛋。

    烤的肉串剩了,宫女和太监抢着就吃掉了。

    故此自己要努力,看看哪里有问题,比如储存冰,显然不适合,今年殿下们帮着给处理掉,明年……还得储存。

    房大山想着突然悟了,明年北平府的经济会更好,殿下的队伍可不是白来转一圈,不晓得之前在府城给官员们出了多少好主意。

    那样的话,明年就应该需要更多的冰,哪怕用棉被包着冰块从陆路用牲口车给拉到府城呢!

    这番思忖,房大山忍不住问:“殿下,今年冬天还要留冰吗?”

    “不留你冰窖不是白建了?去年花一百贯,其他的全是用的百姓劳役对吧?

    今年还是花一百贯,百姓就轻松许多,去年的冰窖还在,无须继续挖。

    要不你在露天的地方找位置,多往上捞冰块,冬天若是河面冰封,咱从河道往应天府运。

    这冰啊!往宁国府和太平府卖,那里的百姓有钱,冰路与水路衔接,送过去。

    你可知晓房山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说呀!唉!河,琉璃河入海的。

    等秋天降雨后,咱给你要小蒸汽机内河船,不管这里有什么,只要价钱合适,全能卖出去。”

    朱棣说着说着,脑海中出现地图,房山县不需要其他地方的辅助,单独就能利用河运出海。

    那么运盐过来是不是可以一文钱一斤?当地用盐能做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