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听到里长要大规模种植葫芦,占用好的土地,涿州的同知关崇眉头蹙一下。

    “朱里长,实不相瞒,我有妾室,家本地的,就是巨良村,葫芦想长好,可是很吃肥的,种完了葫芦,以后再种别的可不好长。”

    关崇一脸担忧的神色,怕里长瞎指挥,万一不行,谁还能找殿下的麻烦?

    关乎许多百姓生计的问题,你扔一句话跑了,百姓饿死还不得自己这个同知承担责任?哦!还有其他同僚。

    “去取照片。”铃儿本来小声跟两个好朋友聊天呢!见不上证明不行,吩咐人去拿东西。

    不长时间,许多照片拿过来,一尺见方的,有相册。送到官员们的面前,大家一人一册看着。

    西安府戴枷的官员已经得到了惩罚,去了枷,继续办公,再不敢耍小心思了。

    “憨憨哥,帮我热一下鸡头,多喷醋。”

    朱樉接过话,实际上他一直帮着调度,他最早接触的下丘村,跟着干活,学了不少本事。

    再派人来专门研究为什么产量低,如何调整,要不换其他的作物种。”

    然后二伏的时候,正巧赶上节气的大暑,现在还旱着呢!

    立秋之前差六天是三伏,还是旱,或许到那时可能下雨,这么热的天,百姓的防暑、作物的浇灌……

    下丘村从地上没赚钱,一直属于维持收支平衡,大量的种子提供给朝廷,又分发各地。

    下丘村让你种什么你便种什么,种错了,下丘村给兜底儿。

    并非卖不出去的兜底,乃试过了土壤没问题,气候也不应该有问题,偏偏产量低,下丘村补上少的钱。

    换成朱樉,他觉得自己就藩的时候要很累,官员的能力不足,要帮他们,每天抽出时间来批一下题本什么的。

    种植的黄瓜按照科学化管理,哪個地方差一点,该追肥就追肥,该打生物农药就打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有,不用,量很少,要用也是给特殊的作物。

    那个需要以后安排人手,跑琼州进行种植,规划出一片地,那里山太多了,必须平山出地。

    下丘村有育种基地,各种东西全种,环境不适合的单独创造环境。

    出了问题一追责任便是一条线,民生之事造假,杀头属于轻的。

    包括雪莲都在低海拔试种,树木类的种不了,得在云南、台湾部分地区、琼州、广州才行。

    有葫芦的先给涿州的官员们,里面是下丘村种葫芦的场面。

    关同知明白,放下心,下丘村怎么种的那么大的葫芦?长得还规整,一个个的像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涿州的官员看到了一族葫芦的照片,分大小。

    既然咱们两个村子种葫芦,等留种子的出种子,送到南京一些,再从那边拿下丘村的种子,换着种一部分,收集数据。

    朱棣针对同知关崇说的,你怀疑个甚啊?看到没?下丘村种的葫芦好!在这里种差了赔给百姓钱。

    转过头他对官员们说:“知道何为规模化了吧?父皇给了下丘村几十万亩的地。

    晋王朱棡跟着说,北平府的官员怎么可以闲着?总不动会生锈的。

    要么就当成视频,挂门上,给孩子戴上。

    有人专门每天来回看、照料,这可不是为了吃,仅仅吃一部分,大部分要留种。

    “哎呦咱滴个娘呀!你们村子种的东西怎么都长那么大?成片的黄瓜,又直又大,瞧着真喜人。”

    故此,一直到吃上馅饼,官员们才从风月的话题中挣扎着活下来,馅饼真香!

    “让你们注意留不同的种子,哪怕产量低的种子也留,标记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