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干两文钱。

    百货商店跟大明水师收,五毛钱一斤,运到北平府不远,又有河,运输方便,毛利百分之三百。

    百姓吃什么肉都可,原来受生产力制约,没有那么多的肉,海鱼干就很好吃,尤其是鲅鱼,肉多刺少,放点姜片、葱段,直接蒸就行。

    里长说的时候,大家举望远镜看,不想到那边去,怕被熏趴下。

    干活的人习惯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下丘村的人同样不想过去,转一圈,一身鱼腥味儿。

    朱樉看着干活的百姓脸上那种笑容,问:“给的工钱可多?”

    “差不多是本地正常收入的三倍,本地百货商店的货物比较畅销。”

    里长别看平时不怎么管百货商店,其实啥都知道。

    “咱晓得,蚊香、蛤蜊油、棉布、红糖、茶叶、日用铁器、陶器皿,这些卖得多。”

    朱樉一听百货商店,立即回忆起这边的商店哪种货最好卖,看百姓需求什么。

    夏天百姓买蚊香,冬天抹蛤蜊油,本地的日收入在七文左右,三倍自然是二十文,算是多的了。

    换到南京,干同强度的工作,不给四十文绝对不行。

    朱棡放下望远镜:“怪不得他们高兴,三倍,要不是为了加强统治和地方稳定,给十文已算多的。”

    “殿下所言极是。”赵耀附和:“现在本地的百姓拥护陛下,谁能让他们生活变好,他们自然支持谁,其他人想闹事,根本组织不起来人手。”

    他了解情况,船只往来两地,有时这里的百姓会跟船到大沽口,说这里的情况,他管北平行省,情报收集便了解了。

    百姓赚到钱,又有消费的渠道,家里的东西逐渐增加,至少能够有钱买大铁锅,放到土灶上烧柴火。

    一次就能做十多口人的饭菜,先煮一大锅米饭,掏出来装在大盆里,再炖一锅菜,下一顿把吃剩的米饭放在炖菜的箅子上面热。

    这便是幸福的源泉,百姓很容易满足的,没有大铁锅只能烧陶的罐子,通常叫瓦罐,需要煮很多次,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罐子。

    “铃儿姐,咱们现在怎么走?去县城?”徐仪华问铃儿。

    “今天在这边住,已经建好营寨,明天把正装换上,仪仗打出来,再去县城,咱们今天好好休息,不喝酒了。

    咱们包鲅鱼馅的饺子吃,之前就把面和好了,现在开始打馅,咱们手打,其他人用机器。

    当地有韭菜和鸡蛋,不放猪肉,挑点嫩的韭菜,不知道他们怎么割的,有没有新长出来的。”

    铃儿按照行程说,属于正式亮相,四个亲王要挨累了,不可以再像前面的日子那样随便。

    自己下丘村的一样累,要打起精神,别叫人伤到殿下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