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憨憨?”里长把门一关,如作贼办压低声音。

    朱闻天递过去两份题本:“这个推广盐的先送上去,另一个看他们推广与否,不推广则不给,给了没用。

    咱们现在收干菜,冬天这里若还卖盒饭就没有菜了,我会种大棚,那个不适合当盒饭的菜来卖,太贵。

    现在南京收,别人可摘了菜阴干、晒干,阴干的多给钱,晒干的便宜,再看品相。

    再叫太子府的人帮忙回村子报信,其他二十一个村子咱也收干菜。”

    里长接过题本也不看,反而问:“朝廷怎么还没把东西做完?得等多久?”

    朱闻天笑着看里长:“等吧!回去会有惊喜。”

    他早猜出来朱元璋的小心思,或许是太子的主意,把人留下,然后派人修三个牌坊。

    自己不能说破,给里长个惊喜,给他们一个面子。

    “那我去找人收菜了?”里长要走。

    “不,衙,告,利,民。嘿嘿嘿嘿!”朱闻天摇头。

    “对对,找县衙的人,让他们出告示,这样算是利民之功,好!”

    里长懂了,出门找朱太一说两件事,其实属于一件,都是收干菜。

    朱太一瞬间领悟,让朱太二带两个护卫回下丘村报信,他前往上元县衙门。

    刘知县亲自招待:“呃!现在叫朱太一啊?他们能收多少干菜?我怕百姓干菜制多了他们收够了。”

    刘知县高兴时带着担忧,百姓夏天的菜吃不卖、卖不掉,也会有一些做成干的,却不多。

    百姓要干别的活儿赚钱,整天做干菜根本卖不出去。

    眼下有人收,百姓可多得钱,却怕百姓做好了,下丘村突然不要了,告示可是衙门发的。

    “他们……先照着两千贯钱的来收,黄瓜、茄子、萝卜、豇豆、香菜。阴干的比晒干的贵。

    按照新鲜蔬菜价格的三倍收干菜,阴干的多给三成,不够干,或者老的菜做出来的,他们不要。”

    朱太一把价格定下来,一般一斤干的需要八到十斤新鲜的才能做成。

    收干菜不能按照十倍价格收,给三倍已经不错了。

    刘知县听到两千贯,彻底放心,价钱他更满意,替百姓高兴,果然良善之村、仁义之村。

    “想是秋后没有新鲜菜,盒饭用干菜代替。”刘知县猜出来下丘村的打算。

    “差不多,冬天有萝卜和白菜,干萝卜做咸菜好吃。”

    朱太一说着吧嗒下嘴儿,村子的干黄瓜和干萝卜咸菜口感最好。

    下午刘知县亲自写了一个告示,其他人抄,文吏和衙役去县中的各处贴,顺便为百姓讲内容。

    “太好了,快回家摘菜制干菜,有人收,干的是新鲜的三倍,阴干的多加三成。”

    “哪里收?我家菜地的菜多,吃不完,不好卖。”

    “玄津桥旁边的福华楼旁边的四海杂货铺,现在卖盒饭了,便宜,他家盒饭好吃。”

    “给的钱太少了,八九斤能晒一斤,凭什么只给三倍?”

    “嫌少你别卖,你留着自己吃。”

    “我自己哪吃得完?我回去问问,奸商,钱全让他们赚去了。”

    ……

    丹青店里不时有木头板子送进来,还有老竹子,孩子们就在院子中学习,干活的声音大也无所谓。

    十八个护卫和朱太三、朱太四安排东西摆放,另有新的竹子托盘、碗、盘子、筷子送到。

    宫里给调来五十个木匠,拆后面的六间房,起木头的二层楼,不需要漂亮的飞檐,怎么快怎么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