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认可了里长的说法,却不知道如何操作。

    “把对内的期刊变成对外的,咱们印报纸,找人给各处百姓读报纸。

    许多读书人一直在等开科举的事情,如与夷人贸易,给个前置条件。

    夷人是送来多少粮食才能获得交易资格,读书人自然是教会多少人识字,为多少人读报纸才允许将来考科举。

    无须担心他们作假,鼓励他们互相举报,再把咱内部的刊物当作任务完成好的学子的奖励。

    报纸以后可以往上加商人推广的商品,赚他们的钱,至少在应天府他们愿意花这个钱。

    只要愿意推广的商人足够多,咱报纸印出来的数量多,就可以多赚钱,可以盈利。”

    朱元璋听着,不时点下头。

    里长说完赶紧蘸料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可惜没有油辣子,也没有花生碎,只有茱萸油、花椒油、芝麻、孜然。

    “先印出来一份报纸给咱看看。”朱元璋决定先见到实物,反正整个大明就有一个铜活字印刷的地方。

    “过上两天便能看到。”里长答应。

    说话的工夫,雨停了,避雨的人看看天,有的匆匆离去,有的又买了点吃的,决定吃完后晚上就不吃饭了。

    朱元璋吃了一会儿,感觉身心愉悦,也想起来还有家得回,带着一群人往皇城赶。

    把他送回宫,下丘村的人直接回村子,大家都很紧张,怕出问题。

    下丘村人晚上就在吃海鲜锅,没有外人在,里长跟憨憨吃瓜子、喝啤酒。

    “眼下最麻烦的地方在于百姓识字的人少,恨不能一下子把几千个字塞进他们脑袋里。”

    里长一脸为难的样子,拿过旁边之前炸的闷子吃一口。

    朱闻天喝啤酒:“等打完仗的,将士们撤回来,先在军中进行扫盲。

    等士兵们学会后,把他们派到各地去给当地百姓扫盲,扫盲就是扫除文盲,文盲就是不识字。

    如此,只需一年时间,就可以让大明很多百姓能识字,他们哪怕识字不多。

    等将来的报纸送过去,他们想要看懂,也得问识字多的人。

    关键他们知道怎样学习识字,总问别人,别人显得比他们强,他们保证努力学。”

    里长眨眨眼睛:“为何不让各地方的官员教?”

    “去年的年末的时候,已经统计出来大明的府州县数量和官员数量。

    府州县一千三百四十六,官四千四百九十三。

    大明缺官,一个县看能分配几个官员来带着百姓识字?

    军队人多,一个县派去二十个人,也不过两万六千九十二人。”

    朱闻天用数据说话,不是不想让地方管,是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