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把蒸包子的面烙成饼,把馅汆成丸子,加上原来想做汤的其他菜,成了现在的样子。”

    “好,现在的不错。只不晓得西安府的百姓今天早上吃什么?”

    朱樉夸完饭,又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看向里长。

    “殿下,吃完饭,与你详说。”里长表态,别看咱了,赶紧吃,否则等说完就该吃午饭了。

    “就知道里长有办法。”朱樉高兴起来,吃咸菜都觉得有山珍海味的感觉,其实没错,里面有虾油。

    饭后,大家收起帐篷,冒着雨前进。

    这次许多人坐在有棚子的车上,其他人穿蓑衣、戴斗笠。

    朱标的车上坐了四个人,他也要听,他就想知道,怎么在不耽误时间的情况下还能单独为一个地方的百姓找到赚钱的法子。

    正常的办法大家都知晓,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布局,包括一些技术的应用。

    按照他的想法,让百姓多使用矿物肥料和农药,提高小麦产量,再送一些牲口帮着耕地。

    达到一年两熟,一茬冬小麦,一茬油料作物大豆。

    显然仅仅如此,二弟不会满意,他的封地怎么可以如此简单给应付过去?

    “秦王殿下,首先说一下石油,这个油井,它不在西安府,在延安府。

    延安府的肤施县东,有个县叫延长县,那里一条河叫延水,入黄河。

    延长县就在黄河边上,黄河到了西安府,有渭河连接西安府的治所县长安县。

    即,若殿下有办法派人过去开采石油装上船,顺流抵达华阴县那里,就可以拿来用了。”

    里长讲一个情况,秦王朱樉的封地不在延安,在西安。

    “在咱封地的北面,有黄河能运输东西?咱叫人过去,谁还能不让咱去那里采个石油?”

    朱樉一听自己的封地没有,不怕,那边现在没有人领封地。

    自己的封地挨着,正常过去拿,人家本地人都开采出来用,自己扩大规模。

    “既然如此,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在长安县的西北一点,不远处,有个咸阳县。

    咸阳县里有煤矿,在二十三四丈的深度便能见到,想来打井下去开采不难。

    殿下可命人在此挖煤,其实最好的煤矿在延安那边,延安北边一点,有个绥德卫。

    那里的煤矿才好呢!又多又好烧,关键挖起来非常容易,可以说是露天矿了。”

    见朱樉能够解决采石油的问题,里长又说起煤矿,这个近,很近很近。

    朱樉抿了一会儿嘴儿:“它们怎么不长一起?行吧!那个地方太远,咱有个咸阳的煤矿就好,二十多丈深是吧?几天就挖出来。还有吗?”

    “还有一个铁矿,在长安县的西边,渭水从那经过,那里是上游,叫盩厔县,有铁矿,品位非常好。

    可惜,前面那么多的朝代,缺铁缺煤,就不知道长安旁边全有,唉!”

    里长又说个地方,摇头叹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