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现在这个桑树矮化种植技术传遍了大明,品种不行的话,就不停地削枝、打尖,不允许桑树朝上长,葡萄也要打弦,否则长多了结的葡萄又小又酸。

    香椿自然也是如此,南京的大棚里有种,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

    里长摇头:“只能自己吃,香椿树各地皆有,新鲜的保存不了太久,腌制的和干的,又卖不上价钱。

    只能是村子里种香椿,到了季节采摘后卖到县城,有利于村民,无法外销。

    若殿下们非要用香椿来赚钱,可以在明年的时候收购,就地制作成香椿酱,装在坛子中密封好。”

    里长给出方法,你盯死了,必须拿香椿给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加工吧!

    朱棣摇头:“百货商店会做的,咱等百货商店,咱找不适合种地的山,让百姓种香椿,扦插。”

    他放弃了,发现山野菜加工轮不到他,百货商店全大明布局,自己做的那点,根本比不了。

    干脆让百货商店收购,百姓提供原材料,就是赚钱少了。

    一顿饭吃完,去休息,被喊来的百姓也心满意足,鱼真香,臊子面里放那么多的臊子。

    百姓们觉得臊子比鱼珍贵,臊子里放的不是鱼肉,鱼看着船跑来跑去拖网,上鱼的速度才快呢!

    划着小船,用麻编织的抛网捕鱼的渔民羡慕坏了,蒸汽机船干半个时辰,够自己忙一个月。

    摆渡的人同样羡慕,这边是黄河与渭水交汇之处,划船很难的,有漩涡。

    看人家的船,轰隆轰隆地就跑远了,什么顺流逆流的,没有丝毫影响。

    ……

    天再一次亮起来,太阳升起,梳洗一番,今天早饭是馒头和炖鱼。

    本地收的小根蒜直接用盐腌渍,此时月份正好有它,当地有的叫薤白,属于药材,但不要后面的叶子,只要那个白色的头。

    至于为何还是吃面食,那是因为本地主打粮食作物为小麦,换成江南,就是米饭了。

    队伍没带那么多的吃食,最多五天的量,其他一路走一路买,一万五千人而已,又不是十五万。

    当地有什么便买什么,周围如果只有一个小村子,那就上山打猎,吃饭时把村民喊上,一起。

    “中午能吃个炒饭不?咱带米了是吧?好的粳米。”

    老三朱棡不想吃面了,打算换个,籼米他不吃,就要吃粳米做的炒饭。

    “成,不过要等晚上,中午咱们对付一顿就得赶路,来不及蒸饭,太慢,有现成的馒头。”

    里长同意了,再提醒一句,早上蒸了很多馒头,为了带着吃的,不耽误行进,去你的地方,你不是着急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