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点的豆腐,卤水豆腐的出率小,比较老。

    但不是卖豆腐的那种老豆腐,那种是卤水豆腐早上开始卖,一直卖到晚上的时候水又渗出去不少的豆腐,那个按斤买最划算。

    不过通常卖豆腐的不称重,切块,压豆腐的时候那个格子就压出了印子,不管是早上的,还是晚上的,一律就是那么一块。

    即便如此,买的人依旧很多,吃着有嫩豆腐不一样的口感。

    现在就是卤水点的豆腐脑,本来弄成豆浆最好,泡油条方便。

    请百姓吃顿好的,豆浆总感觉不是很好,豆腐百姓平时也不总吃,贵。

    果然,整个县里都凑过来的百姓看着做的早餐,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就等着吃了。

    “卤儿里没有肉?”最小的老五朱橚看看豆腐脑的卤儿,里面有木耳、胡萝卜、鸡蛋、松蘑,没了。

    之后就是用芡粉勾的欠,放了酱油调色,看着也挺不错的,至少木耳和蘑菇口感好。

    “油条是硬的,没放奶和鸡蛋。”朱棣看到油条端上来,不软。

    “殿下,有之前炸的,放到筐里盖上后闷软的,那个要不?”

    燕王府的一个小管事以为自己的主子嫌弃,那边有先炸好的。

    “不要,就这个,咱小心些吃,不会碰破上颚,小菜摆出来,一起吃。”朱棣摆下手。

    还是原来的规矩,下丘村的人把他们给围上,憨憨的位置最特殊,身边放了像架篝火的架子和箱子。

    百姓们这才在吩咐下坐好,这些桌子什么的都是临时从附近的地方借来的,数量不够就换着吃。

    一部分百姓去地里帮忙,还有的干脆把油条给塞进豆腐脑的碗里,再弄点现在放上面,站着吃。

    不过这个卤儿是咸的,必须咸的,本地人吃面条和刀削面的卤儿也没有甜的。

    “这里现在缺什么?”朱樉作为年岁最大的,问一下。

    “殿下,由于时间来不及,咱们没办法,只能把一些原来作为晒谷场的地面再压一压,尽量压实了。

    后面可以烧水泥,先建窑,到时候专门给各村抹几个水泥的晒谷场,留出排水的位置。

    平时谁家办事情,还能在晒谷场上开席。

    如果怕下雨,搭棚子……咱们帮着先把架子弄起来,其他的百姓自己想办法。”

    王艺千负责这里的事情,收小麦,他带队伍提前过来弄机械。

    水泥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两磨一烧,现在对付一下。

    “嗯!走之前把水泥厂建了,咱得看到第一批水泥烧出来。”朱棡颔首。

    今天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