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军略,请容臣旁听,以工笔绘陛下臧否地方之详略。”

    阎立德有点惊讶,自己这个弟弟此前有多抗拒为皇家绘画他是记得的,后来虽然有过改善,但亦远不如如今这般殷勤。

    李世民似笑非笑看了一眼阎立本,点点头道:

    “善。”

    于是阎立德只能带着疑惑独自离开。

    李世民也不去管阎立本,拉过来地图,沉吟了一下开门见山道:

    “前日凉州急报,吐谷浑獠寇侵鄯州,临湟水徘徊。”

    李靖捋了捋胡子,他如今是兵部尚书,这份军报自然也是经手了的,对其中内容非常清楚。

    鄯州可谓是吐谷浑的门户所在了,因此设有鄯城和湟水城,均有驻军,就是为了防备吐谷浑。

    鄯州若陷,则贼寇能长驱直入,既可北上侵袭凉州,又能向东扰略陇右,可谓大患。

    而凉州都督李大亮,就是陛下嵌在陇右的一颗钉子,既可靠又善战,虽无赫赫之功但战阵无失,又善经略,故而掌凉州最为合适不过。

    此次鄯州的吐谷浑之危也是李大亮从凉州点兵前往解开。

    不过这么说来……李靖想起来在颉利还没抓来时,李大亮就被任西北道安抚大使,看来那时虽无后世提点,但陛下的眼光已经自然而然落在了吐谷浑身上。

    这些内容在李靖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因此也自动忽视了陛下中间的慷慨陈词,但最后一句话听得清楚:

    “……故而,朕意已决,着令药师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督掌讨灭吐谷浑诸事。”

    于是李靖拱拱手:

    “定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并非朝堂,属于私下间的提前通气,故而也用不上大礼参拜,再说李世民也不需要这些。

    就如东突厥之战,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比不上活生生被抓到面前的颉利。

    而且在副手和其他行军总管的人选上,李靖多半还要和李世民再商讨两次,等这些人选最终确定之后便会在朝会上宣布。

    而往往朝会上宣布就意味着整场战事的正式启动,一如灭东突厥时的流程一般,李靖对此早已不陌生。

    唯一可能不太一样的是,按此时习惯来说,李靖的这个行军大总管应该称西海道才是,但或许是后世念了太多次,如今成了青海道。

    随后李靖便以青海道负责人的身份,与李世民详细探讨了粮草调拨,与此战初步想法事宜。

    而在说到对吐谷浑的另一个出军方向时,李世民低声道:

    “临洮羌人不可信。”

    从陇右方向进攻吐谷浑有两条路,若说鄯州是正门的话,那临洮就称得上侧门。

    由成纪——也就是天水,由此向西一直走就是临洮,这里遍布羌人,继续向西便约两百多里地,便是乌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定方的成名地,薛仁贵的伤心地。

    乌海往北不过七八十里地便是青海湖,也就是吐谷浑腹地所在。

    但从此处过就难免与羌人打交道,李世勣觉得不妨征羌人同击吐谷浑,而且还能兼为向导。

    对此李靖不置可否,李世民则是彻底否定了这个意见。

    “临洮羌与吐谷浑素无瓜葛,即使如今臣服于唐,但为唐开罪吐谷浑也多半不愿,难免鼠首两端。”

    摇摇头将这一路的谋划暂且搁下,李世民反倒是注意上了李世勣:

    “征吐谷浑,懋功可愿与药师同行?”

    若是三个月前陛下问这个问题,李世勣根本不会犹豫。

    但此时想想不过半个时辰前所看的海上波澜壮阔之事,他反倒有点迟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