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权的一种。

    而自古能令天子壮声威者,自是开疆拓土,马背称雄。

    赵大有多能打是能从史书里见到的,而赵二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死鬼老哥差,频繁御驾亲征显露自己的军事才能。

    公平的说,赵光义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事家。

    只不过在这前面,需要加一個“伪”字。】

    躺在地上的赵光义略微皱眉,直觉得这后世好不客气。

    前面就算了,此时所述乃是他称帝时的事,呼他一句赵炅又何妨?

    至于显露军事才能,既算意料之内,也算是有所期待。

    毕竟那北宋疆域图,他也是惊鸿一瞥看过并与现在对比过的,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将北汉地属纳了进来。

    但心底盘算一下的话,今年兄长还在忙着捉那李煜,而且看样子战争多半要明岁才能平息。

    而此前后世所说的兄长病逝前几个月之事,可不包含战事,那莫非这灭北汉开疆之功……

    只是还不待他遐想完毕,便听到后世的评价,不由自主呆愣了一下:

    “伪……军事家?”

    此刻反倒是他听到身后的兄长幽幽叹一句:

    “若不复汉唐疆域,何敢言开疆拓土之功?”

    【对当时的赵二来说,如果想要用兵几乎就只有一个选择:北汉。

    五代十国当中,北汉一直牢牢把守着太原,并和辽国达成了攻守同盟关系。

    从柴荣起,如果率军北上就需要面对北汉经营日久的坚城,而如果不能短时间攻下的话就需要面对辽国援军的夹击。

    就连被赞军事天才的柴荣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赵大968年进攻北汉亦无功而返,猝死的当年其实也打算再打一次北汉来着,结果禁军还没调到太原呢,自己人先噶了,于是最终只能再次撤军。

    于是赵二上位之后将内部初步理顺之后,便开始磨刀霍霍向北汉,打算一战壮声威,为此也堪称是苦心孤诣的谋划。

    为了化解北汉与辽国之间的盟友关系,赵二一改赵大时的做派,主动派出使者对辽国示好,并频频赠送礼物表示善意。

    这种行为很快便取得了辽景宗的信任,这位辽帝性情温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对宋缓和派。

    在这种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况下,辽宋双方也一改赵大活着时候的紧张态势,开始通贸易市有无。

    这样的情况下,赵二开始了外交攻势,正式亲征北伐前,六次遣派使者去辽国赠送礼物示好并宣扬两国友好,但同时又派出小股部队攻击北汉,迫使北汉向辽求援。

    这种计策咱们现代人并不陌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狼来了”的故事。

    面对北汉的次次求救,辽国星夜驰援之后发现就屁大点儿事儿,双方的关系也愈发恶劣,辽国对宋朝的虚弱也愈发深信不疑。

    等到979年打算正式北伐的时候,赵光义还大喇喇的遣使通告辽国:我要打北汉了哟。

    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情况下,即便是辽景宗这样的老好人也毛了,决心要给这不安分的小老弟一点颜色看看。

    虽然决意再次出兵救援,但辽国上下对宋朝的虚弱皆深信不疑,领兵的冀王耶律敌烈甚至脱离后军在宋军面前公然渡河,简直将看不起写到了脸上。

    在此防守的宋军在名将郭进的带领下毫不犹豫半渡而击,大捷。

    史载辽国阵亡五员大将,被阵斩万余人。

    而且根据《宋史》来看,郭进率领的还是一支偏师,是以少胜多获得的大捷,是宋朝少有的名将。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郭进在后周为将时曾任淄州刺史,在地方上政绩斐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