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多银元,这还只是地价,材料费和人工费都没有算在内。

    他以为韩霖是看中了陆连奎的这些地皮和建筑物,哪怕是用来出租,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就拿这个时期鲁迅先生租赁的小院来说,月租就是每月一百六十块大洋,而转让费,居然高达五百大洋!

    以先生的收入来说,这时候算是高收入阶层,据资料显示,在搬迁到沪市的九年间,赚到的稿费收入是七万五千多元,相当于年收入八千多元,能支撑这样的消费。

    可绝大多数人,连院子也租不起,只能租赁亭子间,比如著名的作家丁玲,所谓的亭子间,就是沪市老式楼房后的小房,通常在房子后部的楼梯中间,比较狭小黑暗。

    “陆连奎的这点产业,不会放在韩先生的眼里,韩先生的生意是以百万美元作为计算单位的,之所以看中了陆连奎的产业,一方面是这个人有非死不可的理由,这件事能做不能说,你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布局租界地区,也是考虑到时局的变化。”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房价一路走高,这你我都清楚,为什么行情这么好,那是因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影响到很多人的选择,租界有西方各国的背景,是目前中国最为安全的地方,也是最为繁华的地方,韩先生要考虑以后的大环境,需要照顾的人很多,这也算是战争前的准备。”

    “我既然出面牵线搭桥,就做个居中的裁决人,你帮助韩先生达到目的,他向你支付五万美元作为费用,总裁先生那边,我会打招呼的,你可以放心把这笔钱带回英国,我保证工部局的董事会,不会找你的麻烦。”史密斯说道。

    “可以,我信得过史密斯先生的保证,韩先生打算怎么做,请和我仔细说一说。”贾尔德说道。

    他也担心收了钱,会被工部局的董事会追查,但是史密斯的话,却给他吃了颗定心丸,毕竟行政总裁是美国人。

    感谢读者1139028008101896192、书友20170221145633346、甘地三位朋友的打赏,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