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肯后,才能批量进货。

    关于这一点,方重勇亦是自信满满,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第三個,王德福希望获得“红莲春”的酿造方法以及酒曲制法。他们原意出高价收购,哪怕十万贯也不是不能商量。

    图穷匕首见,这一条大概才是王元宝此番来夔州的真实意图。

    方重勇想都没想,直接拒绝。看到他断然拒绝,王德福在失望之余,也是松了口气。

    不卖是正常的,因为对酒有信心,知道这是一棵摇钱树,所以不能卖。如果迫不及待的想将酿酒秘方卖出,那才是心里有鬼。

    王德福反倒是不敢买了。

    想到红莲春不要多久就要出窖,王德福一时间内心亦是患得患失,焦急的在夔州府城等待着。

    ……

    “叔父,来尝尝府城的红莲春如何。”

    巫山县外的唐军东阳府大营的某个干栏高脚屋内,方重勇提着一壶昨日刚刚出窖的红莲春酒,就来跟王忠嗣套近乎。

    看着年纪不大,却有八百个心眼子的毛脚女婿,王忠嗣无奈一笑,接过酒坛子,撕开封口,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香。

    “酒不错。”

    王忠嗣一口将杯中酒饮下,放下陶制的老瓦盆(民间酒杯的一种,中下层社会常见),回味了一番之后,又倒了一杯。

    这回他可不肯一口闷了,而是端起老瓦盆,细细品尝,美美回味,直到喝得一滴都不剩,最后才恋恋不舍的将酒杯放到一旁,深深叹息不止。

    “叔父,可是嫌这酒不好?”

    方重勇一脸好奇问道,昨日王德福与他请来的“品酒专家”,已经假公济私喝得烂醉如泥,对红莲春的品质那是赞叹不已,说是风味独特,不逊顶尖的官酿美酒。其色其味皆是独树一帜!

    要不今日方重勇怎么敢拿到王忠嗣面前献宝呢!

    “非也,此酒甘醇绵长,乃是一等一的好酒。若是在长安,只怕一斗不下十贯,可以买好几把横刀了。”

    不由得想到边关之事,王忠嗣忍不住唏嘘感慨。边关将士,实在是太苦了,很多装备甚至需要自备。至于酒水,别说是红莲春这种档次的,就连最平常的“绿蚁酒”,普通士卒都很难喝到,而且只有等轮换或者打仗的时候才有可能分到酒。

    唐代很多人,或许一辈子都没办法知道红莲春这一档次的酒,究竟是什么味道。

    毕竟,这些都是贵人们的专利。

    “叔父,某大概要回长安了。”

    方重勇沉声说道。

    红莲春被王德福运走后,货款会由豪商王元宝派人直接送到宫里。夔州这边发运,长安那边直接给现钱,都不过方重勇和郑叔清的手。相信上元节以前,李隆基就会下令调郑叔清回长安述职。

    当然了,上任之前肯定是先“闲置”一下,不会立即授官。

    但郑叔清入主中枢为度支郎中(简称度支郎),应该问题不大了。

    经过郑叔清的“科普”,方重勇已经知道,度支郎乃是尚书省下面度支曹的长官。

    唐代的尚书省,是没有尚书令的。因为唐朝第一任尚书令,就是李二凤。他当过的官,其他人怎么可能再当?

    李二凤当过皇帝,难道哪个官员也要当皇帝试试?

    于是唐代权力最重的尚书令,三省之首的长官,就这样空了下来,由左右仆射一起商议尚书省大事。

    两个和尚抬水吃的道理谁都明白,所以说到底,尚书省乃是皇帝可以直接插手政务,安插心仪官员的地方。

    这便是唐代自唐太宗开始就有的,一种来源于制度的权力制衡!将行政权碎片化扁平化,用以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