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但他从来不会因为要保住某人而得罪李隆基,不会因为要保住某人而牺牲自己的圣眷。

    这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动物,一点人情味都不讲的。

    “本官不是你的上官,那么郑员外深夜造访,是为了什么事情呀?”

    郑叔清一边搓着手,一边似笑非笑的看着郑平问道。

    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哪怕是同族,郑叔清也不可能跟郑平讲什么交情。

    说话都是开门见山。

    “郑御史,右相吩咐您。有件事,明日朝会的时候,郑御史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要阻止。”

    郑平恭敬的对着郑叔清叉手行了一礼说道。

    “审时度势?”

    郑叔清嘴里咀嚼着郑平刚刚说的话,微微皱眉。

    按说,现在李适之刚刚担任宰相,还不足以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啊。就算李林甫收拾了李适之,李隆基还是会再找一个替代的,说不定比李适之更难对付。

    李林甫总不能说上来一个宰相他干掉一个吧?

    而且,郑叔清觉得,这件事李林甫居然不自己亲自前来,也不叫他过平康坊商议,而是派女婿来传话……这里头一定大有古怪!

    “右相怎么说呢,究竟是为了什么事?你还是要把右相的意思告诉本官才行啊。”

    郑叔清沉声问道。

    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历练,让他察觉到目前朝廷里的气氛很是微妙。

    “圣人,要让他当年还是渤海郡王时候的画像进凌烟阁,将来还要将一些开元时期功臣的画像,都送进凌烟阁。

    这件事,右相希望郑御史不要出手阻止。圣人的雷霆之怒,那不是闹着玩的。”

    郑平很是恭敬的说道,反正他也是个传话的。

    “啥?”

    郑叔清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郑平只好又把凌烟阁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在听完郑平的解释后,郑叔清沉默了。

    李林甫是宗室出身,他对于凌烟阁的意义,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

    这纯粹是因为身份的问题,让李林甫无法感同身受。

    但是出自五姓七家的郑叔清,对于“凌烟阁”意味着什么,是有他自己独到理解的。郑叔清的理解,其实也是唐代一些大世家的理解。

    隋唐的政治格局,起源于北魏孝文帝南下定都洛阳,从而在北方形成了汉人世家与鲜卑世家共治的局面。这个局面维持了大概二十年,六镇之乱到南北朝后三国时期再到大隋的建立,又形成了鲜卑勋贵与关陇世家合流,打压关东世家豪族的新局面。

    一直到太宗玄武门之变以后,大唐的统治阶层就开始了从“压制世家”到“融合世家”再到“世家联合”的过程。

    五姓七家,更多的是作为经济上的肥羊,参与政务的松散联盟,以及军事上的侏儒存在。而自南北朝末年兴起的关陇势力,则是以府兵立足,军事上保持威慑,政治上与这些世家大族联姻合作,既打压又联合的复杂博弈状态。

    互相防备,互相竞争又紧密结合。

    凌烟阁,本质上则是太宗皇帝树立的一个“政治贞洁牌坊”。高宗时期多次修改里面的功臣画像,好几次都想借机加自己人进去,可是最后都忍住了,只是修改了旧人画像。

    那么唐高宗乃至后面的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凌烟阁功臣的画像呢?

    因为凌烟阁旧臣,有些人谋反了,有些人的功勋事后看被低估了,有些人则是政治立场变了。所以画像有的要美化,有的要丑化,这些都得与时俱进!

    太宗和凌烟阁功臣,就是贞观时期的国家统治阶级核心!这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