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亹源地区,算是一个小盆地,在方重勇前世也被称为“门源盆地”。

    这地方能成为一块吐蕃人的风水宝地,除了这里有迥异于周边山脉的地势平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黄河支流湟水的主干(按流量算)大通河,流经这里,冲刷出了适合农耕与游牧的肥沃土地。

    换言之,大通河的水,最后都要与其他河流汇合,然后流经河源军驻地湟源县,最后湟水再与其他河流一道,汇聚成黄河并流经兰州。

    大通河(也叫浩门河)从源头开始算,起点与终点落差超过六百米以上,而途中最高与最低落差,更是高达八百米以上。这条河总长不过五百多公里,最大高低落差竟然如此恐怖,这便意味着河水的流速非常快,运输能力非常强。

    大通河不仅流速快,而且水深一米到三米之间,有漕运的潜力,这注定了它在黄河上游水域里不可能默默无闻。

    事实也正是如此。

    虽然人员乘船,顺着大通河而下非常危险,但运送木材与粮草还是很便捷的。

    事实上,亹源能成为吐蕃人的三大后勤基地之一,靠的就是青藏高原为数不多的水运。吐蕃国内的辎重,很多都是从大通河送到亹源一带,再从亹源集散到各处的。

    这比牛马驮着货物在青藏高原上乱跑效率要高多了!

    当方重勇带着银枪孝节军骑兵在亹源横冲直撞的时候,都被吐蕃人囤积在这里的,数量多得吓人的辎重给惊到了!

    不过辎重多,并不代表吐蕃人守备强。

    因为战略地位重要,亹源地区原本是屯扎了一支吐蕃的禁卫军,实力非常强劲,乃是恩兰达扎路恭的本部人马,亦是出自卫茹的托岱东岱。

    这支部队长期活跃在吐蕃对峙大唐河西边军的第一线,方重勇对这个番号一点也不陌生。

    要不然,他跟恩兰达扎路恭是怎么认识的呢?

    但诡异的是,在轻而易举踏平这个吐蕃三流兵马建立的后勤“囊霞”后,方重勇审问俘虏得知:恩兰达扎路恭,已经将他的嫡系人马全部调走,俘虏也不知道这支军队到底去了哪里!

    只知道这支军队是走南下的行军谷道,朝大通城方向去了!

    毕竟,后勤囊霞与恩兰达扎路恭的禁卫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后者无须向其通报军事调度情况。

    真要说的话,这些囊霞里的后勤兵是孙子,达扎路恭的嫡系部队才是爷爷!要不是这样阴差阳错,方重勇想凭借三千银枪孝节军拿下亹源,估计还少不了一番苦战!

    方重勇让懂吐蕃语的行军向导当翻译,审问了很多吐蕃俘虏,甚至把“大记忆恢复术”都用上了。

    而那些吐蕃俘虏说出来的情况,虽然都是碎片化不成体系,但无一不是证明,吐蕃军的主力,确实已经提前离开了亹源。

    甚至低调到这支囊霞部队内部知道的人都不多。

    那达扎路恭那支军队有什么古怪呢?

    方重勇百思不得其解。

    能擅自离开防区不见踪影,必定是为了更大的图谋吧?

    以方重勇对恩兰达扎路恭的了解,这一位狡诈如狐,十分不好对付。他的嫡系部队被调走了,以吐蕃的政治生态看,一個东岱的主将,也是当地的大地主,换言之,这支军队里面估计都是达扎路恭的亲信和家乡人!

    “方节帅,这亹源聚集了如此多的粮秣,我们不一把火烧了么?

    痛痛快快烧了,好回凉州给朝廷报功啊!”

    何昌期凑到正在囊霞内四处巡视的方重勇询问道,语气里满是轻快之意。这次一路杀穿到亹源,遭遇的抵抗不值一提,还白捡一个大功劳,简直爽翻了。

    所谓囊霞,其实就是个制作简陋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