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了,需要的话就直接劈柴烧了,或者当做制作拒马的木料,平日里都是堆在岸边晾晒。当然了,这些也可以当做走私工具来使用。兰州的黄河上还有漕运呢,对于船只和木料的需求量很大。

    所以无论如何,这些木筏总有销路。

    看到眼前密密麻麻堆起来的木筏,方重勇忍不住叹息道:“吐蕃对于自己国家的管理,还真叫一个粗放啊!”

    亹源附近的吐蕃东岱,算是把“损公肥私”这一条玩到极致了!不仅给大唐走私马匹与牛羊等牲畜,还把运送军粮的木筏也给卖了!

    吐蕃高层对此真的一无所知么?

    方重勇感觉未必如此,或许是有什么不可说的原因吧,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大唐也很常见。

    “节帅,做拒马的木料不够了,我们要把这些木筏都拆了么?”

    何昌期看方重勇抱臂沉思,指着眼前堆集的木筏疑惑问道。

    “那倒不缺这点木头。”

    方重勇轻轻摆手,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盯着这一堆木筏出神。

    ……

    吐蕃人在后勤基地亹源丢失的第三天,就已经知道那里被唐军占领。

    于是负责攻打鄯州北路的吐蕃军,作出了一个后来让方重勇感觉迷惑不解的操作:固守大通,堵死亹源通往大通的那条行军谷道,并在出口处埋伏了重兵!

    就等着唐军突袭的时候打闷棍。这个操作跟方重勇在谷道那一头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可谓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方重勇这些唐军将领们不了解的是,亹源虽然是吐蕃人的后勤总基地,但吐蕃军也有自己前线所属的囊霞,物资需要从亹源转运。算是一种分散部署,分散风险的做法。

    而且大通本地还有耕地,有牧场,可以提供相当一部分军队口粮。对北线吐蕃军影响最大的事情,反而不是粮草,而是亹源储存了很多军械,包括箭矢与铠甲,这些已经没办法送往前线了。

    由于吐蕃北路军军械缺乏,并且暂时无法补充,陇右河源军驻地感受到的军事压力骤然一轻。吐蕃军退回大通守碍口去了,只留下数百游骑侦查唐军动向,驱赶唐军零星斥候,转入被动防守之中。

    虽然北线的压力暂时减轻,但南线的吐蕃人却加大了对石堡城的攻势!

    亹源丢失几日后,重整旗鼓的吐蕃人气势汹汹朝着石堡城山头对面的定戎城而来,并一举拿下。留下三千精兵在石堡城外扎营,跟定戎城的吐蕃军互为犄角,围住石堡城不进攻。

    又过了一日,南线吐蕃军一万人冲击安戎城(湟源县),与唐军在城外野战,小败后不疾不徐退回石堡城外营寨,等待唐军来攻。

    唐军没有追击。

    王忠嗣严令陇右镇各部不许擅自出战,只有吐蕃人冲到安戎城外,才可与之对阵。

    两日之后,吐蕃军再出一万人冲击安戎城,再次与唐军在城外野战,再次不敌,再次退回石堡城外营寨。

    傻子都看得出吐蕃人想干啥,但就是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除非把自己这边人命填进去绞肉。

    面对不把士卒人命当回事的吐蕃军,跟他们拼消耗是最笨的办法。吐蕃人与大唐对阵,几乎每一次,包括大唐惨败的时候,都是吐蕃这边阵亡的人更多。

    但胜利与否,那是要看战略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数斩获人头数量。

    见唐军不上当,吐蕃军开始一波一波派人攻石堡城,每次五百人,打完以后撤回来补充够了再上,日夜不停十班倒的攻城!

    这下王忠嗣也坐不住了。

    他急令在湟水县休整的李光弼,带着建制不完整的天威军,火速前往安戎城。

    等李光弼带兵抵达后,唐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