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掩饰的被人随意摆布。什么仁义道德之类的东西,不能说完全没用,只是在西域用处不太大。

    大唐官吏在此推行政策,也不光是靠一张嘴,他们多半在说话的时候,手里也拿着刀。

    银枪孝节军所到之处,交子自然可以推广无碍。反之,若是军队不能到位,说再多也没用!

    唐军的控制范围,只在西州(高昌国故地)以东。在这个区域的城池内,大唐的律法与秩序还有几分威力,虽然也是“军管模式”,一切以军需为最优先。

    而过了西州,就不存在大唐的法律与秩序了,一切都是武力至上!同时追逐利益!

    那边的西域小国,今年跟着大唐混,明年又跟着吐蕃混,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本节帅出发后,河西的支援不能断。虽然有以战养战这样的说法,但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土地贫瘠的西域小国身上。

    安西与北庭都护府,另有一套人马,本节帅不一定能如臂指使。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方重勇拍了拍杨炎的肩膀殷切勉励道。

    “节帅请放心,属下就是在河西砸锅卖铁,也会把辎重送到银枪孝节军中,以报节帅知遇之恩。”

    杨炎激动说道,这话绝对是发自真心。

    “你办事我一向是放心的,不过……”

    方重勇说着说着,看到不远处银枪孝节军募兵的征兵点,有个看上去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在跟负责募兵的何昌期起了冲突,让后面排队的人极为不满,场面有点混乱。

    方重勇带着杨炎,不动声色混进围观人群里面,就看到一个壮汉正在跟何昌期吵架。

    “本将军说过了,银枪孝节军虽然是不论出身,只要实力够了就行,但就军规规定不收刺配的人。

    你这脸上刻了那么大一个囚字,这第一关都过不去,还有什么好说的?”

    何昌期不耐烦的解释道。

    不收刺配的囚犯入银枪孝节军,是基哥定下的规矩。因为基哥就这一个规矩,其他都随意。所以方重勇也没有办法,只能将其作为募兵的“硬标准”。

    “某只是想建功报国而已。再说了,某脸上被刺配,是因为从前从军的时候,被人诬陷报复所致。

    国家难道不需要好汉为之效力么?

    将军又岂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拒绝呢?”

    这人说话一套一套的,看面庞不太像是传统的武夫出身。不过一身打扮又很落魄,粗布麻衣头上顶个璞头,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说得何昌期面色尴尬。

    凉州这边,鸡鸣狗盗之辈很多。

    还有很多出身不高的,比如说赘婿被发配的,在家乡混不下去的,以及被流放的。这里对于世家那一套不怎么感冒,很多人的身份来历都是不能查,曝光就死的那种。

    所以此人这番话在人群中很有共鸣,搞得何昌期有点骑虎难下。

    如果拒绝此人,那就说明银枪孝节军不是“求贤若渴”,之前的宣传只是说说而已。依旧是以身份看人,将来哪个英雄豪杰还会投效呢?

    如果答应让对方参加考核,何昌期下不来台,也不符合银枪孝节军的规矩。

    “不要聒噪了,戴上这个面具,参加考核。”

    方重勇给那人递过去一个铁面具,正是缴获自吐蕃禁军的。

    何昌期一看到方重勇来了,刚才还嚣张得跟发怒的雄鸡,现在立马变成了老实的鹌鹑,退到一旁不说话了。

    那人似乎也猜到了方重勇的身份,郑重抱拳行了一礼,随即将面具戴在脸上,整个人的气质瞬间一变,就差没在衣服上写上“生人勿进”四个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