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也会完全不同吧?

    李嘉庆觉得方有德这个人,在忠心大唐这件事上很执着,但在具体事情上,他又有灵活的应对手腕,并不是一个拘泥于小节的迂腐之人。

    “嗯,这件事不必声张,但也不用像防贼一样,终究还是瞒不住人的,以后被人知道了也不怕。顺其自然吧。”

    前世唐末,火药早已军用普及开来了,他比李嘉庆更明白这么多硝石意味着什么。

    炭粉和硫磺都好说,就是硝石比较难搞,特别是量大的产地,也就那么几个。

    按说,硝石这东西,量小的话,也不是说特别敏感,道士炼丹的时候就常用,平时也不太引人注目。

    而刀枪剑戟一类的冷兵器,则完全不缺,各地府库里堆得到处都是,哪怕大唐再扩军一倍,这些冷兵器也完全够用。

    对于这些,方有德无能为力。

    这时候谁能上谁不上,就看竞争者们谁表现更亮眼了!

    方重勇提的这个事情,显然就是目前最热最快的一条道!

    方有德不以为意说道,查案是不可能查的,牵扯太大不说,还不知道背后是谁在搞事情。

    于是一封又一封离大谱的奏章,纷纷送到议政堂,送到李适之的案头,送到房琯的案头,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事实上,对于唐军的军备,方有德心中非常有逼数,知道军中什么东西缺,什么东西不缺。

    现在伱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呢?”

    由于配方不同,使用场合不同,所以火药并无详细的制作标准,只是知道有几种东西是必须的,比如说炭粉、硫磺、硝石。

    众所周知,古代因为获取知识的门槛有点高,所以信息量是一个关键参数。只有获得足够信息的人,才有足够的思维与足够的视野,去驾驭国事。

    长安各坊市,夏天卖冰饮的就能用掉不少硝石,这半船硝石看起来多,分散到偌大的长安城内,也就不算什么了。

    李适之脾气非常火爆,却不算是个强势之人。他也知道事关重大,不能独断专行,于是将奏折送到六部传阅。凡是中枢官员,皆可上书陈述观点。

    方有德也不点破他的私心,摇了摇头说道:

    那么怎样才能在“赛道”里跑前面呢?

    他面色虽然平静,可内心却有些惶恐,已经不复往日智珠在握的驾驭感。

    恐怕未必,再不济,也会是一个忠心大唐的胡人边将而已。

    这些东西在大唐军需供应中不成体系,工部下属的工坊也没有制造,民间也没有形成上了规模的供给渠道,所以到处都很缺。军中并不是用火药来杀人,多半都是引火之用。

    这波操作,直接把李适之搞麻了。

    既然发现了大量硝石,那就把这些东西处理掉,仅此而已。至于幕后黑手能不能从别处搞到硝石,那就不是他可以干涉的了。

    但很显然,只要“病灶”还在没有根除,那么下一次,下下一次危机,也会很快到来。

    真的还是那个十恶不赦的大唐叛将么?

    李嘉庆抱拳行礼道,态度十分恭敬。作为节帅,方有德还是很称职的。军法严厉,给得也多,底下的丘八们都没什么怨言。

    上一世很早就死了,压根就没机会反叛的皇甫惟明。他真就是个毫无野心,绝不会背叛大唐的“老实人”么?

    所以“谁的办法更好”这一套,表面上看是行不通的,需要时间去验证。

    国策需要时间的验证,谁的办法好,谁的更妥当,制定国策的人,在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知道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会发生什么事。

    他心中忽然明悟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