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使君,可在夔州开盐课,有白盐山,便不怕收不上来盐税。”

    方重勇言之凿凿的说道。

    白盐山在夔州城东,有这座盐井,还怕没有盐么?手里有盐,还怕搞不到钱么?

    听到这话,郑叔清一愣,他完全没料到,方重勇居然连如此常识性的问题都不知道。

    郑叔清无奈叹息道:“汝之才,只在于诗,莫要小觑天下人。岂不闻夔州小儿常言:白盐山上无盐巴?

    夔州不仅没有盐山,甚至百姓吃盐还多半靠吴地(江南)输入。再说了,就算旁边的白盐山全是盐堆成的,盐税乃中枢之策,岂能由我等地方官吏自行决定?

    就算要收,也轮不到我们来收啊!所谓神童,也就这点能耐么?”

    郑叔清不怀好意的看着方重勇,深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病急乱投医了。

    神童有很多种,看得出来方重勇作诗是一把好手,但会不会搞钱,还真要两说。

    夔州的盐政复杂到一言难尽,居然有进口、有出口、还作为物流集散地运往他处,这三种状态同时存在,想从中捞钱那是千难万难,牵一发而动全身。

    “请使君带我去账房一探究竟,若是不看本地进项,某也是无能为力啊。”

    方重勇拱手恳求道。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点低估郑叔清了。

    “茶不喝么?茶叶倒是不贵,只是香山泉水乃官府管辖,平常人喝不到的。”

    郑叔清揶揄,暗示方重勇土鳖。

    方重勇连忙喝了一大口本地香山贡茶,一点也没感觉不好意思。

    香茶入口,味道甘甜,盐的加入反而增强了茶的回甘与鲜甜,非常奈斯。不得不说,虽然古代对于人体内循环的知识很欠缺,不知道盐吃多了要得大病,但对于美味的追求倒是孜孜不倦,花样层出不穷。

    加了盐的茶好喝,却不能多喝,这茶叶以后可以搞几斤尝尝,加盐就不必了。

    方重勇在心中暗暗吐槽道,脸上波澜不惊。

    至于唐人煮茶加盐其实是为了去苦味,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也行,既然到这一步了,那你便随我走一趟吧。”

    郑叔清面上有些犹疑,却还是微微点头没有拒绝。

    府衙账房里的那些私密,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对人说,只是对于方重勇这种前任监察御史的儿子来说,不是很合适。

    目前的形势已经很紧张,李林甫的亲笔信昨日才送到郑叔清手里,竟然让他明年上元节以前,必须把夔州江关关税的事情搞定。

    那可是三十万贯,不是三十贯或者三百贯啊!

    李林甫完全不管上次郑叔清在信中如何哀求辩解,态度非常强硬,也不提追凶找回税款的事情!

    李林甫的意思很明白:不管郑叔清是去偷也好,去横征暴敛也罢,甚至让本地府兵假扮水匪劫掠商船都行!只要把钱搞定就行,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而且不会再有方有德之流的御史前来夔州捣乱了,希望郑叔清好自为之莫要自误!

    作为李林甫的党羽,郑叔清很清楚对方的脾气。如果李林甫完全不给“机会”,那说明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可以讨价还价。可是既然对方已经开口了,那么现在到明年上元节之前还有大半年时间,若是真补不上亏空了,李林甫的手段可不是吃素的!

    机会给你了,你把握不住,那就别管我下手无情清理门户了!

    李林甫最善于在“体制内”,利用规则把同僚或者下属玩死。

    相比于李林甫的凌厉手腕,郑叔清觉得方重勇这个黄口小儿不足为惧。

    在两个随从的护卫下,郑叔清领着方重勇出了官邸,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