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崔希逸回头看了某个人一眼,对他招了招手。

    那人四十出头模样,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一身布衣袍子没什么配饰,但腰带上挂着的金色鱼符一眼便能见到。方重勇心中一紧,瞬间明白,此人身份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他是凉州边军里的军官!

    现在“凉州边军”四个字想起来就让方重勇头皮发麻,那几十个赤条条躺在地上的僧侣,无不时刻提醒着他,没有被控制住的边军,实际上与盗匪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甚至远比盗匪能打!祸害更大!

    “小郎君,是王军使派我来给你打下手的,郎君有什么差遣可以畅所欲言。”

    那位中年大叔走过来,弯下腰对方重勇亲切说道。

    “哦哦。”

    方重勇一愣,还没听出关键词来。

    “王将军怕你在凉州生活多有不便,特意派了五十个赤水军精锐随同伱前往各处,保护你的安全,鱼符在此。”

    那人将腰间鱼符取下,交给方重勇查看。只见鱼符背面写着“赤乌镇赤水军左军”,一样有一个凸起的“同”字。

    原来是赤水军啊,那你早说啊。

    一看到鱼符上写着“赤水军”这三个字,方重勇就彻底放下心来了。毕竟,他未来岳父现在就是赤水军老大,这支军队里面的士卒谁没事敢找他方衙内的麻烦?

    “呃,那你是……”

    方重勇一脸懵逼,话说这人说了那么多,怎么不自我介绍一下呢?

    “在下乃是赤水军节度判官,是从其它藩镇借调过来的。嘿嘿,你说巧不巧,我和王军使祖籍是一个地方,出生的故乡也是一个地方,只是某长王军使几岁。

    这次郎君要来河西,王军使特意将某调到了这里,还升了官。郎君可是某的贵人哦。

    郎君不妨与某官职相称,免贵姓郭。有什么差遣的话,某与麾下这五十赤水儿郎们一定尽力。”

    郭军使很是健谈,三言两语把话说清楚了。

    简单来说,就是王忠嗣担心方重勇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怕他因为意外被人欺负甚至殒命。毕竟,王忠嗣军务繁忙还要防备吐蕃,肯定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盯着方重勇。

    河西这边的亡命之徒很多,杀了人奔西域流窜的比比皆是。因此在这里,身份并不是绝对有效的保护伞,身边没有人护卫是不行的。而且这种护卫的级别,要提高到边军骑兵小队这种档次。

    之前那几十个袈裟被抢走,身上衣服都被扒光的天竺僧侣,就是活生生的反例。

    所以王忠嗣特意从别处借调了不属于河西节度府的官员,而且还是自己的老乡,兼祖籍地都一样的熟人。

    并且还给这位升了官,卖了人情。

    这位节度判官不是节度使麾下建制的,而是属于赤水军内部建制的,也只有赤水军这种超大编制的军有类似官职。

    严格说来,这是个地位比较高的闲职,有时候有权有时候又没权,充分反应了大唐官制中弹性+任性的一面。

    赤水军使由河西节度使兼任的时候,节度判官才是具体执行人,那时候这个职务才能显示出含金量,往往充当着“代理军使”的职责,要负责一些赤水军日常管理的事务。

    判官不是负责判决的官,“判”字在官制里面多有“执行”的意思,判官理解为“执行官”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不过现在王忠嗣本人就担任着赤水军使,身上并没有兼任节度使,所以这个赤水军节度判官,权力就与王忠嗣的官职部分重叠了。

    很显然,眼前这位节度判官不可能跟给自己升官的贵人王忠嗣抢权,那么这个官职自然就变得有名无实起来。

    说白了,这就是未来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