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重耳逃亡到秦国,秦穆公又把怀嬴嫁给重耳。

    法正以重耳之事,劝刘备不要过于拘泥于礼法,也不可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

    “那杜氏呢?”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子乔出身成都张氏,其言或有偏颇,但是蜀人之心语。刘君郎(刘焉)重东州人,轻巴蜀人,致使巴蜀局势不稳,刘季玉多受限制。”

    见刘备身陷二选一的难题中,霍峻说道:“峻有闻正妻一人,妾室多人。主公何故以此为忧,同纳二妾岂不美哉?”

    “呵呵!”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仲邈常笑言小儿择二一之事,成人择两全其美之事,主公有何犹豫?”

    “霍督之语实为高见!”法正笑道。

    “也罢!”

    刘备咬了咬牙,辛苦就辛苦点,纳一人也是纳,纳二人也是纳,那就一起纳。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那就多痒些。

    刘备拍案决定,说道:“既是如此,孤则纳此二人。”

    “主公英明!”

    刘备目光看向法正,问道:“孝直欲随孤至武汉,还是留在巴蜀?”

    法正毫不犹豫,拱手说道:“正愿追随主公左右。”

    地方官哪有京官好?跟随在主公身侧,方有受重用的机会。

    刘备捋着胡须,沉吟说道:“既是如此,孝直随孤至武汉,孤另有官职封赏。”

    说着,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仲邈建言拆分益州,划汉、巴之地为梁州,划蜀中之地为益州,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今益州初服,拆分二州,正合良机。然益州户籍殷实,郡邑也可析出,委任贤才深治巴蜀。”

    拆分益州好处颇多,除了便于刘备掌控巴蜀外,还能腾出大量官职空缺,便于安置那些归降蜀人以及荆楚士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坏处,即会造成冗官的产生,财政赋税的增加。然而相当于好处而言,则是利大于弊。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析出巴蜀州郡之事,可由孔明负责,孝直、士元、子乔三人参谋规划。尽快于称王前后,细报上来。”

    “诺!”

    除张松外,三人拱手应道。

    “敢问主公,何时归楚?”

    诸葛亮说道:“十一月二十六日,为良辰吉日。仲宣、元直已率人于蛇、龟二山设高台,命人制王爵服饰、车马,以候主公归楚。”

    刘备称王之事早已定下,收到命令的武汉那边已经开始忙碌了。毕竟该走的场面基本都走过了,再推脱下去反而过度了。

    “离今下尚有三月!”

    刘备念叨一二,说道:“既然如此,孤于半月后归楚,孔明可自行安排行程,但务必不可过晚。”

    “诺!”

    “仲邈?”刘备吩咐道。

    “臣在!”

    “蜀中军事,孤需与卿参谋。近日当由卿随侍孤之左右,届时同归武汉。”

    霍峻挺直腰板,拱手应道:“臣峻领命!”

    (本章完)